文旅部公布了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推荐名单。其中,山西榆社的非遗工坊因“建筑彩绘:丹青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项目表现优异。该项目的展出,再度激发了公众对榆社古建筑技艺的兴趣。
新晋典型案例
近期,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公布了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推荐名单。在名单中,山西地区有两项案例备受关注。其中,榆社的建筑彩绘工坊便是这些案例之一。这些工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中心,致力于传承与生产,有效增加了就业机会,成为支持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榆社古建彩绘技艺及其工坊的运作模式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深厚技艺底蕴
榆社县承载着深厚的古建筑彩绘历史,文化价值显著。在2022年,榆社县古建集团基于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了榆社建筑彩绘非遗工坊。该工坊负责了太谷古城的修复以及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片区的改造等超过30项重要工程。截至目前,该工坊已为超过7000人提供职位,其中半数为脱贫人口,显著提升了当地就业市场的活力。
政策大力支持
榆社县颁布了《促进古建筑产业发展的25项具体措施》,旨在保障古建筑彩绘技艺的延续。得益于这一政策的推动,榆社的古建筑工匠品牌在2023年的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排名中崭露头角,大幅增强了榆社古建筑在市场上的知名度。
储备传承力量
该工坊致力于人才培育和技艺的延续,已成功举办了多届高级古建营造师培训班。截至目前,已有43名学员成功获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此外,工坊还在职业中学增设了古建专业课程。在2023至2024年度,工坊共举办了13期技艺培训班,培训彩绘工人超过千人,为工坊的扩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多方合作帮扶
工坊与多所院校及专家紧密合作,共同与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等机构携手建立古建筑产业学院。由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专家构成的榆社古建智囊团,为工坊的发展提供策略咨询,有效促进了其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升。
延伸产业发展
工坊致力于古建筑产业链的延伸,设立了泥皮壁画文化创意工作室。该工作室不断推进制作技术的探索和优化,并建立了相应标准。工作室获得了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称号,为古建筑产业的多样化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向未来,榆社的彩绘非遗工坊计划专注于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路径。该工坊旨在以更高效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业界广泛关注,榆社古建筑彩绘技艺传承工坊在古老建筑艺术的传承及乡村发展推动上,或将取得哪些创新突破。我们衷心邀请您点赞、转发,并积极参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