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响应全国两会精神,携手邢俊勤艺术馆共同举办“文化传情·寿护未来”主题帮教活动。该活动旨在构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模式,通过文化艺术的力量,帮助涉案未成年人重新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沉浸式艺术体验
邢俊勤艺术馆是本次活动的举办地。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参与者们在军旅主题的油画与雕塑作品之间穿行,体验着历史与艺术融合的魅力。面对《大音响》这幅作品,有参与者驻足凝视,画面中大哭与高歌的鲜明对比引发了他们的感慨。他们表示,这幅画似乎揭示了自由与规则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规则并非限制,而是指引个人前进的标志。在《渡》雕塑附近,帮教对象对军帽上“永不掉头”的徽章产生了强烈共鸣,他们认为士兵面对挑战的坚定信念和人生旅途相似,都是一条不归路,绝不能犯错误。借助艺术象征,法治观念变得更加易于领会。
互动式教育升华
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参与者深陷于军旅艺术所创造的精神氛围之中。王卫国副检察长依托画作背后的英勇事迹,开设了以“平凡与伟大”为主题的法治小课堂。在课堂上,他指导帮教对象理解“守法为根本,责任为成长”的深层意义,使大家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应始终遵循法律,并具备责任感。
活动落幕之际,众多受助者自发提笔记录心得体会。阅读其文字,可见他们对守法尊纪、珍视生命的理解有了新的领悟。此次教育活动摒弃了传统的单调说教方式,借助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法治意识得以深入人心,对受助者产生了积极的教育和指导效果。
品牌化长效赋能
本次帮教活动展现了多项创新特点,它超越了传统帮教形式,通过文化手段达成了三个显著进步。首先,通过审美教育手段激活了道德意识,促使受助者内心萌生向善的内在动力。其次,以情境模拟体验取代了传统的说教方式,增强了受助者的参与积极性,显著增强了行为矫正的成效。第三点,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了“检护晋商”品牌的核心价值;同时,为“检察与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树立了一个可推广的典范。
寿阳县人民检察院拟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筹划推出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在内的多样化辅助教育项目。旨在通过这些措施,帮助受助者更顺利地融入社会,开启新的生活篇章。同时,检察院将以实际行动加强检察职能,为构建“平安寿阳”提供更多法治支持,并持续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文化助力育新人
在本次帮教活动中,文化艺术发挥了关键作用。艺术所蕴含的独特吸引力,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字的隔阂,直接触及受助者的内心。身处艺术馆这一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中,受助者得以暂时卸下心理壁垒,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体验和接受新思想。每一件艺术作品宛如一位无声的导师,以独特的语言形式传达着人生的智慧。
这种以文化为纽带的教育形式,不仅多样化了帮教活动的模式,更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了一扇重新审视世界和自我认知的大门。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积极的价值观,逐步构建起新的生活观和价值观,这种影响远胜于简单的说教。
多方协作共推进
寿阳县人民检察院与邢俊勤艺术馆共同举办“文化传情·寿护未来”主题帮教活动。该活动采用多方合作模式,有效整合资源,发挥各自特长。检察院凭借其专业法律和帮教知识,艺术馆则贡献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双方协作互补,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实施。
未来工作中,随着非遗传承者、红色研学基地等社会力量的陆续参与,协作模式将持续优化与扩大。各方将加强未成年保护领域的合作,形成更紧密的合力。此举旨在为涉案未成年人构建更优质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实现人生转折与成长。
未来展望引期待
寿阳县检察院的帮教工作充满期待与挑战。多元化帮教项目正逐步展开,预计将惠及更多涉案未成年人。非遗传承项目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与担当;红色研学项目则让他们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激发爱国热情与奋斗意志。
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涉案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必须不断深入研究和优化策略。探索如何将多样化的帮教计划有效融合,以及如何针对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设计专属的帮教计划,这些问题亟待深入思考与解决。在寿阳县检察院及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下,我们有信心为涉案未成年人的未来开辟更加辽阔和明亮的道路。
人们普遍认为,在运用文化艺术进行青少年帮教过程中,尚存在哪些可优化与创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