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志愿者如何为千年诗墙增辉?常德七中学子的行动感动全城  第1张

近期,常德七中的学子们在诗墙公园进行了志愿服务,通过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为城市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此类活动不仅促进了文化传统的延续,而且展现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活动背景

3月2日,正值雷锋月,常德市第七中学高2407班团支部书记率领7名同学抵达常德诗墙公园。此次,他们开展了以“传承优良传统,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常德诗墙,作为湖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市民钟爱的文化地标,其上刻有千余首诗词,沿沅江岸绵延三公里,为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文化氛围。

学生行动

在活动期间,身穿统一志愿者服装的学生们迅速转变为环境保护者。他们手持清洁工具,在诗墙长廊间来回奔波。一些人专注地清扫步行道上的落叶,不留任何遗漏;另一些人弯腰捡拾隐藏在角落的烟头,确保环境干净;还有的沿着江边清理被冲上岸的废弃物,连石缝中的纸片也不放过。尽管天空阴沉,他们的热情却未受影响。在诗碑周围,他们弯腰清扫的身影,构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画面。

活动感悟

活动主办方指出,在清洁诗墙石碑的过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等诗句似乎在提醒他们,保卫家园实际上是一种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参与活动的学生们亦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领略了诗墙的独特魅力,而在清理《离骚》诗句旁落叶后,文化传承显得更为具体,这让他们对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融合教育

校团委负责人表示,活动将劳动教育、环保观念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雷锋精神,体现了七中学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次活动使学生们在参与劳动和环保过程中,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传承,使教育内容从抽象理论转变为具体实践。

育人模式

常德市第七中学持续推动“志愿服务+”教育模式的发展。该校不仅开展了诗墙护绿活动,还利用社区服务等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家国情怀的培养中贡献力量。此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同时促进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确保了青春正能量的持续传播。

活动意义

此次志愿行动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提升了诗墙公园的景观,还使学生们直接体验了文化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此举亦在社会上树立了典范,激励了更多人投身于志愿服务与文化保护。这种青年力量如同沅江之春水,不断涌动,持续影响着并吸引着更多的人。

人们普遍关注此类志愿服务对学生成长及社会进步的影响。我们诚挚邀请您发表见解,分享您的看法。同时,期待您的点赞与文章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