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2025年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期借贷便利(MLF)项目,该项目的规模为3000亿元。项目为期一年。投标利率设定在2.20%的最高点和1.80%的最低点之间,最终中标利率锁定在2.00%。该措施实施后,中期借贷便利的余额增至4094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于当日实施了规模为3185亿元、为期七天的逆回购操作。该操作所设定的利率为1.50%,与上一次执行的水平相同。

缩量续做情况

二月份,一笔高达5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合约即将届满。中国央行选择进一步减少中期借贷便利的规模。这并非央行首次采取此类措施。尽管连续缩小规模,但央行工具箱日益充实,确保了中长期资金供应稳定,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足。

资金投放补充

自去年第四季度起,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了多项中长期资金注入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国债交易及买断式逆回购等。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分阶段注入资金,累计达到5000亿、8000亿、1.4万亿及1.7万亿,有效缓解了MLF缩量引发的资金紧张问题。

中标利率持平

2月份的MLF中标利率与上个月持平。自去年9月起,MLF中标利率已下调0.3个百分点,并持续保持在同等水平。这一稳定的利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央行对当前市场利率和经济状况的评估。同时,这也向市场参与者传达了利率的相对稳定性。

政策目标导向

2024年第四季度,央行在其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阐述了货币政策的未来趋势。报告显示,央行计划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该政策将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货币工具,依据国内外经济金融状况和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政策力度与步伐。该举措旨在确保资金流动性充足,并促进社会融资总额、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以及物价总水平的增长目标得以同步达成。

市场影响解读

央行近期实施了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量有所下降,同时确保了利率的稳定。此举对市场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首先,资金供应量有所减少,可能导致部分市场资金出现紧张。其次,利率的稳定预示着市场利率也将保持稳定,这对金融机构合理调配资金有利。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已采取多样化手段注入了中长期资金,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的稳定,同时减轻了MLF规模减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