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展新突破
2025年2月16日下午3点,广州市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一期)的E2管节成功从船坞浮出水面。该工程由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管理中心负责管理。主线全长1511米,其中江中沉管部分长度为618米,由6节管节构成,分两阶段预制。首批3节管和第二批的首节管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完成了浮运和安装工作。E2管节的顺利浮出,标志着项目施工取得了新的进展。
春节假期结束后,建设团队立即启动了复工流程。他们预先安排了关键成员返岗,全面实施了安全检查,组织了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并召开了收心会议。这些举措标志着新一年工程建设的正式开启,为E2管节的浮运作业提供了全面的安全防护。
浮运当天情况
2月16日中午,如意坊隧道施工现场井然有序。施工人员已接受安全技术培训,并对施工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经过紧张作业,所有指标均满足预定要求,E2管节成功移至预定位置。当日18点10分,管节固定作业圆满结束,标志着2025年项目建设的顺利开端。尽管浮运过程充满挑战,但施工团队的不懈奋斗保证了工程进展顺利。
施工人员对细节执行严格把控,致力于实现完美无缺,确保各项操作均遵循规范。他们持续跟踪设备运行状况,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操作计划,以有效应对潜在风险。从绞移至系泊,每一步工序均井然有序,充分体现了施工团队的专业技能和敬业态度。
工程技术难点
管节浮运安装涉及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作业需多艘船舶同步协作,对船舶作业的协调和调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艘船舶承担的任务各有差异,需要精确的协调与配合,这显著增加了协同作业的难度。此外,出坞时使用的缆绳直径较大,人工更换缆绳的过程较为繁琐,指挥和操作都面临较大的挑战。
施工现场水流状况复杂且多变,管节尺寸和重量都相对较大,这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受力复杂性。控制管节的姿态和移动轨迹存在较大难度。施工团队需依靠尖端技术和丰富的操作经验,以精确引导管节在复杂水流中到达指定位置,并克服诸多挑战。
应对难题措施
项目管理中心为应对挑战,开展了多轮风险状况的审查。在筹备管节浮运的过程中,进行了详尽的审核,确保所有任务遵循既定规范。每个环节都经过严格审查,旨在消除任何可能的错误。各相关单位之间进行了紧密协作,共同讨论应对策略。
检查环节加强了力度,对设备运作状态及缆绳连接等细节进行了详尽审查。同时,施工人员经过多轮安全培训,以增强其应对紧急状况的技能。这些举措有效增强了管节浮运过程的安全性。
后续施工计划
如意坊隧道工程已顺利完成首批三节和次批两节的沉管浮运作业。目前,工程正等待最后一节沉管出坞并实施沉放对接。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项目组正加快施工进度。他们行动高效,并已细致地制定了周密的施工方案。
施工人员及设备部署将细致规划,施工流程将得到优化,旨在尽快完成江中沉管隧道的贯通。在此期间,工程进度与质量将受到严格监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将迅速响应,以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项目完工影响
项目完成后,如意坊立交至芳村大道的行车距离将显著减少。原先的通行时间在15至30分钟之间,完工后预计将缩短至4分钟。这一变化将极大地提升珠江两岸的通行效率。对于市民而言,不仅出行便利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该计划显著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它有效促进了两岸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刺激了商业、旅游等领域的增长。同时,该计划对广州市交通网络效率的提升和城市形象的改善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如意坊隧道项目落成后,社会各界对其如何为邻近产业创造显著的发展契机表现出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