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交通建设领域传来喜讯。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一期)的第二批首节沉管E1,重达3万吨,已成功浮运出坞。这一成就标志着工程的重要进展。项目进展备受瞩目,其影响涉及广州市多个区域的发展与交流等多个方面。
项目基本概况
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一期)设于广州市荔湾区。工程东端始于内环路如意坊立交,并向西南方向延伸,穿越珠江后与芳村大道相接。该系统工程总长度约为2.4公里,其中隧道主线长度达到1511米,江中沉管部分长618米,共分为6段。该工程设计为双向六车道,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不同路段的设计速度各异,黄沙端环形区域限速40公里每小时,其余区域限速50公里每小时。
该工程是广州市内环路七条放射线中的一条,构成广州快速路网的关键部分。同时,它作为西南方向的要道,肩负着缓解交通压力、连接不同地区的重任。
已完成工程部分
至目前为止,工程已实现阶段性进展。去年,前3节管节已成功完成浮运与沉放对接。今年8月12日,项目主体沉管隧道浇筑作业圆满结束。在经过3个月的等待后,近期,第二批沉管中的E1管节亦顺利浮出水面。这些成果的获得,得益于各方的共同努力与精心策划,是工程稳步推进的显著标志。特别是在沉管技术等复杂工艺领域,如此短时间内取得成就,实属不易。
项目的意义
该项目对于增强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构成了连接广州市中心区、佛山市区以及周边西部城市的核心纽带。
项目投运后,对芳村地区发展产生显著效应。如意坊立交至芳村大道的通行距离显著缩短,原本15至30分钟的行程如今仅需4分钟。此举显著提升了珠江两岸的通行效率。同时,也为芳村片区的工业、农业和商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此外,对白鹅潭经济圈、花地湾、花卉生产基地、东沙经济开发区等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沿江仓储业的繁荣,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施工安全保障
管节出坞浮运阶段遭遇了一系列挑战,如工艺流程复杂且锚缆数量众多。为了保障施工水域的航行安全,项目方与海事机构频繁组织方案研讨会议。施工期间实施了临时封航,并对作业水域实行了交通管制。此外,针对浮运可能出现的风险,设立了专门的应急救援小组,并预先制定了应急计划。得益于这些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E1管节浮运期间,船组作业安全得到有效控制,各关键时间节点均得到妥善管理,并未对珠江的通航产生不利影响。
后续工程计划
工程进度持续紧张,项目主管透露,E1管节的沉放安装作业将尽快完成。同时,剩余两节沉管也将展开浮运与安装作业。在后续工程推进中,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团队将全力冲刺,力争在2025年实现隧道中段的贯通目标。各工作团队正朝着预定目标不懈努力,力求按期完成整个工程。
项目展望
若该工程在2025年成功完成隧道中段的水下连接并最终完工通车,广州市的交通网络将得到显著改善。这将使得市中心与西南部地区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同时,各大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人员流动也将变得更加频繁和迅速。这种变化无疑将促进相关地区的全面发展,对区域协调与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各位读者,对于目前此类重大工程的建设,大家认为有哪些关键点需要特别注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并请点赞及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