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的赵红路小学与白云山学校共同开展了“鸥遇青岛、文明相伴”的志愿服务活动。此活动旨在提升青少年对生态保护的认知,并推广文明旅游理念。尽管气温较低,但学生们积极参与,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青岛的文明形象,同时促进了生态保护意识的传播。
赵红路小学位于城阳区流亭街道的“红领巾志愿林长”项目团队,赴白沙河湿地进行了湿地保护与海鸥保护的公益活动。校外辅导员徐立强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湿地科普演讲,详细解读了湿地在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踊跃发问。讲座结束后,他们与海鸥进行了友好的互动,近距离感受了自然之美。
活动临近尾声,学生们挥舞画笔,细腻地勾勒出湿地的迷人风光,生动地描绘了海鸥的优雅形态。他们用心制作自然观察记录,并相互分享,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刻铭记。这些纯真且充满创意的画作和笔记,充分展现了学生们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保护意识。
城阳区白云山的学生们抵达了青岛的栈桥,他们开始与海鸥进行了近距离的互动。随着轻柔的微风,学生们手持环保食品,缓缓地投向空中。众多海鸥争相捕食,形成了一幅动人的景象。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学生们了解了青岛地区常见的三种海鸥,分别是红嘴鸥、银鸥和黑尾鸥。
学生们对海鸥的外形特征进行了仔细观察,并就其生活习性进行了热烈讨论。他们通过观察这些特征来辨别不同类型的海鸥,以此加深对该物种的认识。同时,在活动期间,学生们向观鸟的市民和游客推广了科学、文明的观鸟方法,倡导保持合理距离、集中注意力观察、不干扰海鸥,共同营造和谐的观鸟环境。
本次活动的生态效益显著。白沙河湿地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赵红路小学学生的保护举措有助于改善周边环境,为海鸥等鸟类营造更佳的生存条件。白云山学校在栈桥举办的观鸥活动,让公众更全面地认识青岛海鸥的品种和习性,增强了市民和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宣传,推动了生态保护理念的传播,吸引了更多人加入自然保护行列。
活动以文明为桥梁,成功将生态保护与旅游体验紧密融合。赵红路小学的孩子们通过绘画作品传递了文明,白云山学校的学子们在观赏鸥鸟的过程中推广了文明意识。这种与海鸥的友好关系,不仅为青岛的冬日增添了温馨与生机,还向全社会普及了文明观鸥、文明旅游的理念。在享受自然美景之际,活动呼吁大家尊重并保护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鸥遇青岛、文明同行”志愿服务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到了乐趣。生态保护意识和文明观念在学生心中逐步生根发芽。我们期待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让文明观赏鸥鸟、保护自然环境成为公众的普遍行为。未来,此类活动有望持续进行,为青岛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文明增添更多光彩。
普遍观点认为,哪些领域有望通过此类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创新和改进?敬请各位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此外,别忘了为本文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