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互联网迅猛发展,自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关键力量。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造谣、侵权等现象的频繁出现。对此,上海市网信办主动出击,于2024年启动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并已取得显著成果。
治理举措与成果
2024年,上海市网信办将规范“自媒体”视为构建健康网络环境的核心策略。根据《网络安全法》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逾2.2万个违规“自媒体”账号进行了处理。此外,与公安网安等机构协作,打击“网络水军”,共处理相关账号超过70.6万个,整治效果显著提升。
时政新闻违规案例
该“旅游”自媒体平台不具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格,却频繁违反规定发布政治新闻内容。此类行为严重违背了新闻传播的基本准则。此外,该平台还违反了《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宗教名义从事商业推广,扰乱了网络宗教信息的正常传播秩序。
虚假招募系列案例
一些名为“兼职找”、“魔都驿”、“爱吃”的自媒体账号,广泛传播不实招募广告,宣称北京、上海等地的公共图书馆正在招募志愿者,并提供每日300元的报酬。这些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扰乱了网络环境及公众日常生活,产生了显著的消极影响。
恶意炒作热点案例
自2024年起,“简丽”自媒体账号频繁炒作陈旧新闻和追逐社会热点。该账号以偷换概念的方式误导公众,并煽动网民参与线下集会。此类行为可能激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对公共秩序构成潜在风险。
冒用名义虚假宣传案例
“Zhihe*”账号以个人名义注册,频繁以已注销的某知名高校学生社团名义发布招募信息。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该高校的声誉,还可能误导公众,使不了解真相的人误信,进而扰乱了高校的正常秩序。
博流量谣言案例
“妹妹的视频”“泡泡糖”等账号为追求流量,虚构了“上海马局长的饭局”相关内容,并制作了30余个相关视频。这些不实信息引发了众多负面言论,对上海网络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经过协调,相关账号已被暂时禁止发言。
“标题党”营销案例
该账号持续发布具有误导性的文章,利用社会热点事件吸引关注和粉丝。其行为旨在借助流量推广保险产品以获取利润。这种为了商业利益不惜采取极端手段的做法,不仅损害了用户的信任和权益,还扰乱了网络内容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违规土地信息案例
2024年,上海第四批土地招拍活动前夕,“上海新”等社交媒体账号未经核实,擅自散布了土地交易意向名单。此类信息在网络上迅速扩散,造成了负面影响。上海市网络信息办公室与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对相关账号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并责令其进行整改,同时采取了暂时禁止发言的措施。
核酸检测不实信息案例
2024年3月,某平台上的多个自媒体账号集体散布了关于“浦东机场核酸检测”的错误信息。这些信息在表达方式和用词上高度一致,明显是为了吸引关注以谋取利益。这一行为不仅引发了公众不必要的恐慌,还对机场的正常运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未来治理展望
上海市网信办针对“自媒体”领域存在的问题,强调将持续执行严格的监管政策。他们计划通过优化监管体系、增强执法强度等策略,有力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同时,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针对“自媒体”监管,您认为有哪些进一步强化监管的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