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困境凸显
2024年,技术界取得了显著进展。该年度,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主要致力于洗碗和叠衣功能的研发。然而,理想中的产业化目标与实际进展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启用典礼上,国家与地方共建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指出,尽管他此前预计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并预期全球将有数千台机器人进入工厂接受培训,但量产并不意味着大规模应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众多挑战。
制造商正致力于产品创新,然而在推进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挑战,诸如技术尚不成熟,无法满足各种场景下的广泛使用需求。这一现象反映出,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大规模生产过渡到实际应用,仍面临一段较长的挑战期。
市场产值可观
2024年,人形机器人产业产值得以27.6亿元计算,显现出明显的经济效益。从2024年8月份开始,A股市场相关板块股价实现翻倍增长。这一增长激发了投资者的信心。尽管产业在实际应用中遭遇困难,但股市的强劲表现反映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吸引了众多资本对该领域的广泛关注和投资。
股市映射了公众对未来发展的看法。要实现从理论上的乐观态度向实际产业兴盛的过渡,必须攻克技术及应用领域的诸多挑战。此外,市场的持续扩张亟需一个更为稳固的基础设施来支撑。
优秀企业突出
江磊强调,目前人形机器人领域内,多间企业展现出卓越实力。宇树科技以快速移动能力闻名,EX Robots在精确操控方面有显著优势,马斯克的Optimus在训练阶段表现出色,而π0通用机器人的策略模型在通用性上表现卓越。为了构建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这四家公司需加强合作。
企业间可能存在互补优势,这一特性对促进产业整体进步具有正面影响。然而,在寻求紧密协作与共同进步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诸如利益分配和技术资源共通等具体问题。
通用化预测谨慎
江磊对2026年人形机器人进入通用产品领域持谨慎看法。他强调,这一进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10万台的生产量。尽管这一预测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也揭示了潜在的风险。通用化可能扩大应用领域,然而,企业若想实现这一生产目标,必须克服技术挑战、成本管控以及市场需求等众多难题。
当前,技术成熟度和生产水平尚需提高。为确保2026年能顺利进军通用产品市场,产业界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步伐。
部分公司或被淘汰
江磊预测,到2025年之前,如果硬件平台人形机器人公司不能制造出身高超过1.2米的机器人,那么它们可能会在未来三年内遭受市场的淘汰。与此同时,那些聚焦于具身智能大模型的企业,如果没有成功研发出行走大模型,同样有可能在1至3年内遭遇市场淘汰的危机。此外,如果数据集创业公司不采纳开源策略,它们也可能在1至3年内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这些情况共同反映出当前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企业必须紧密跟踪行业动态。若企业未能跟上步伐,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威胁。鉴于此,企业必须加快创新脚步。
养老场景挑战多
人形机器人在养老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它也遭遇了一系列挑战。江磊指出,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情感认知、伦理责任以及成本等多个维度,迫切需要得到有效解决。上海已建立我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基地,其初步运行效果显著,每台机器人每天可收集超过500条轨迹数据,任务执行的平均成功率高达90%以上。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收集超过千万条高质量数据,为行业数据资源建设提供支持。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养老场景中的技术难题仍需不断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