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临近,众多民众纷纷踏上返乡之路。然而,滇中引水工程的相关施工人员却选择留守岗位。他们的坚守与返乡人流形成了强烈反差,彰显了他们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
坚守岗位奉献力量
滇中引水工程红河段,多数建设人员已结束工作,踏上返乡过年的旅程。但1月13日,记者探访施工现场时,仍看到有工人辛勤劳作。他们选择留在工地,放弃了与家人共度佳节的机会,这种坚守彰显了他们对工程的深厚责任感。尽管他们也渴望与家人团聚,但深知工程的重要性,愿意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造福民众贡献力量。
施工现场机器声此起彼伏,施工人员往来频繁。他们虽心系家人,却对工作始终保持专注,这种执着令人敬佩。
工程规模与进展
滇中引水工程红河段工程起点位于建水县曲江镇,终点设于个旧市大屯街道新坡背村。该输水干渠总长为110.86公里。其中,由中铁三局承建的路段长度为61.4公里,特点鲜明。该路段包含13座隧洞,总长达到47.4公里,还有9条倒虹吸管道,总长度为13.3公里。整个项目投资额高达18.36亿元。
自2019年11月项目启动以来,进展显著。截至目前,施工产值累计达到16.33亿元,合同产值完成率高达88.9%。隧洞开挖支护工作已全面完成,衬砌工程已完成设计总量的87.6%。倒虹吸土石方开挖接近尾声,压力钢管安装进度也取得一定成果。剩余工程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地田坡隧洞施工情况
地田坡隧洞坐落于面甸镇五里冲的4号标段,全长达到5.54公里,目前已全线贯通。该隧洞施工过程中遭遇了若干难题,目前正进行注浆作业。隧洞内部空间狭小且光线昏暗,采访车辆无法驶入。前往施工现场,需骑行超过20分钟。
施工人员面对机械噪音等挑战,在注浆作业现场努力工作。他们于隧洞4公里标记处,遵循操作规程一丝不苟。在拌浆过程中,精确调节水灰比例和缓凝剂的投放量,保证浆液流动性与凝固时间的精确性,这些细致的操作旨在确保工程品质。
背后的困难挑战
工程建设项目并非毫无挑战。总体而言,其规划过程复杂,施工过程中需应对多方面的环境因素。具体到操作层面,例如在田地、山坡、隧洞中进行注浆作业时,空间狭小且光线昏暗,给操作带来了不便。此外,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较大,对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造成了显著影响。
建设者们在五年来的施工过程中,面对重重挑战,始终坚定信心。他们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稳步推进工程,展现了令人钦佩的毅力。
工人的敬业之举
为确保滇中引水工程按时完成,240名施工人员舍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选择留守岗位。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展现出不凡的奉献精神。尽管对家人充满思念,但他们始终将工程进度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
春节期间,他们持续为项目作出贡献,节后即将重返岗位,继续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这种职业操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劳动者所具有的精神特质。
工程的意义与展望
滇中引水工程是一项深受民众支持的工程。其完工后,预计将显著提升经济和社会价值。该工程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滇中地区的用水难题,而且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当前,部分建筑工人在春节期间持续工作,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未来工程能够迅速服务于广大民众。目前,工程的进展状况也显示出,一个充满希望的将来即将到来。
人们好奇,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些工作者在春节期间选择留守岗位,而非与家人共度佳节?期待您的观点留言,同时,也欢迎您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