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广州市公安局与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发布通告。通告中,一个关键信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即中华田园犬不再被列入危险犬种名单。这一变化在市民及动物保护组织间引发了显著的讨论和反响。
旧通告到期修订新通告
自2009年7月1日起,《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犬只管理规范的建立。2010年出台的《旧通告》设定了5年有效期,并经过两次延期,预计将于2025年1月21日届满。届时,广州市公安局将与农业农村局依据规定对《旧通告》进行评估和修订。修订后的新通告计划于2025年1月21日起正式实施,同样有效期为5年。这些举措均构成了城市犬只管理规范更新的组成部分。
修订新通告遵循严谨的程序。依据《广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中的规定,严格遵循行政管理规范,挑选恰当时机对通告进行更新,确保城市犬只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新通告主体内容
新发布的通告在内容上与之前的通告保持高度相似。在危险犬的界定方面,通告中设定了具体的标准。比如,列举了35种特定的烈性犬品种,并明确将其归类为危险犬。此外,通告还包含了一个关于体型认定的条款,指出身高超过71厘米(含71厘米)的犬类同样被纳入危险犬的范畴。这一规定主要基于对人类安全的考量,并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各大中型城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结合了广州的实际情况。
同样存在一项部门认定的规定。在判定特定犬种是否危险的过程中,相关机构负责核实。这些机构依照既定的标准和程序,确保对危险犬种的判断既准确又公正,避免出现错误判定或评判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中华田园犬的特殊情况
新发布的通告将中华田园犬从危险犬类名单中剔除。近期,众多市民纷纷提出对名录进行修订的诉求,期望中华田园犬能够得到重新评估。专家团队对中华田园犬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其习性等关键信息。同时,警方的统计数据也表明,中华田园犬并未表现出极高的危险倾向。
观察其他主要城市的措施,不论是首都北京、国际大都市上海,抑或是广东省内的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其公布的禁止饲养犬类或危险犬类名单中均未包含中华田园犬。这一调整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量而作出的决策。
多方考量因素
在本次通告修订过程中,市民的声音发挥了显著影响。众多市民认为,中华田园犬与人类长期和睦共处,理不应被归类为危险犬种。他们通过不同途径发声,这一现象也显现出公众对城市犬只管理问题的关注程度。
专家的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坚实依据。他们依据动物习性和进化等专业知识,提供科学评估的标准。同时,警情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通过实际数据展示哪些犬种在危险情况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为是否将特定犬种纳入危险名录提供了直接证据。
积极意义与影响
中华田园犬的这一变化无疑是极大的益处。长久以来被误会的犬种得以摆脱不良标签,这将有助于它们享有更优的生存条件。同时,这一转变对饲养中华田园犬的宠物主人来说,同样带来了积极的效应,使他们无需担忧饲养过程中的违规问题。
在城市管理领域,这展现了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的趋势。决策不再草率,而是基于多方面因素对犬类风险等级进行重新评定。此举有利于改善城市养犬的整体状况,并降低市民在养狗问题上产生的纠纷。
城市犬只管理的未来方向
城市犬只的管理将更加注重反映居民心声,因为居民在养犬过程中有着切身体验和具体要求。此外,科学方法的应用比重将持续提升,专家调研和数据统计等科学手段的使用将日益频繁。
城市养犬文化亦为塑造之一。需尊重各类犬种特性,理性看待养犬事宜。同时,积极倡导市民文明养犬,以减少狗只成为邻里纠纷根源。此外,促进城市犬只管理趋于和谐与有序。
一系列措施实施之后,你认为城市的犬类养护状况将经历哪些显著转变?期待您的点赞、转发,并期待在评论区聆听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