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关注,中医在心理疾病治疗方面的独特辨证施治方法引起了新的关注。一方面,西医治疗较为普及,而中医治疗则相对较少人了解;另一方面,中医在这一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这一矛盾现象值得深入探讨。

中医对心理疾病的认识

中医将心理疾病归类为“郁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医形成了针对郁病的一套独特治疗方法。比如,中医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段,细致探究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进而进行辨证施治。这种方法具有显著优势,临床效果显著,且相比西药,其副作用更少。众多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尤其是停药后的复发率较低,适用于不同人群。这些特性为深受心理疾病折磨的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可能性。此外,在某些病例中,结合中西医治疗,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还能降低西药带来的副作用。

政协委员提出提案

姚淮芳委员基于长期临床观察,在今年的安徽省两会上提出了《发挥中医药在心理疾病防治中重要作用》的提案。她来自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担任主任医师。姚淮芳认为中医药在心理疾病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积极作用。此提案的提出,源于她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她希望通过提案,促进中医药在心理疾病防治领域的贡献。同时,姚淮芳积极向媒体阐述观点,展现了推动中医心理疾病治疗发展的坚定决心。

中医院现状与问题

在现实情况下,中医医院在心理疾病治疗领域显现出显著的不足。目前,多数中医医院尚未设立专门的心理科室。这一状况对中医药在心理疾病治疗领域的进步构成阻碍。缺乏专门的科室,中医的优势难以得到有效集中。比如,患者难以找到合适的科室接受中医治疗。此外,这种情况还限制了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因为缺乏依托的科室,专业人才无法充分展示其专业技能。

患者“逛医”现象严重

由于中医院未设立心理科,心理疾病患者在求医过程中面临诸多不便。实际上,不少患者若伴有身体症状,如头痛、胃胀、耳鸣等,需在神经科、消化科、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间辗转。他们反复接受检查与治疗,不仅负担沉重的医疗费用,还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配。这种状况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还影响了医院整体医疗效率的提升。

增设门诊的呼吁

姚淮芳针对此问题发出关键倡议。她期望高级别中医院增设中医心理门诊,以便心理疾病患者能获得专业中医治疗。同时,她建议心血管科增设“双心门诊”。通过此举,患者无需在多个科室间盲目奔波,从而节省了精力。以胸闷症状且由心理疾病引起的患者为例,他们可直接前往双心门诊挂号就诊,减少在心血管科及其他科室间的奔波,显著提升就医效率,并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科普宣传的重要性

门诊增设仅是基础,姚淮芳指出,推广中医心理健康知识同样关键。中医在治疗郁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拥有众多疗效显著的药方。然而,不少民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对此类知识了解不足。将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至校园,对中小学生尤其重要。此类科普有助于提升公众对中医治疗心理疾病的认知,并促进心理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治疗过程中,不应拘泥于单一方法,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灵活运用中药、针灸、穴位贴敷、心理辅导以及中西医结合等多种手段。

您是否赞同中医在心理疾病治疗领域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期待您的点赞、转发,并欢迎在评论区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