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迎来了关键节点。主体结构建设已近尾声,附属道路建设亦成效显著。枢纽的“两横四纵”路网布局已初露端倪。此成就显著提高了该区域的交通效率,同时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2024年主体完工,两横四纵路网雏形初现,亚洲最大地下交通枢纽即将揭幕  第1张

副中心站枢纽工程主体完工

2024年12月31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主体工程如期完成了基础建设任务。作为亚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枢纽,“京帆”屋盖已全面展现,其场面相当壮观。据京投枢纽公司提供的数据,站房区主体结构建设已告完成,机电设备安装进度达到80%,装修工程进度为70%。目前,屋盖下的装修工作正在加快进行。这一成就汇聚了众多建设者的辛勤付出。

该工程意义重大,堪称亚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枢纽。其竣工将显著促进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此外,它在增强区域交通转运能力及巩固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运西路开通情况

2024年12月31日,通运西路正式启用。该道路全长约1835米,南起广渠路东延段,北接通胡大街。作为城市交通要道,此路段设有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50公里。通运西路建设历时五年多,遭遇的挑战远超预期。道路下方为枢纽东咽喉区,高铁和地铁线路穿越,施工环境极为复杂。

首日,通运西路正式投入使用,交通流量明显增加。此道路位于副中心站交通枢纽附近,跨越京哈铁路。施工期间,为拓宽道路,对涵洞进行了顶进作业。西侧步行道已拓宽,而东侧步行道则需与东六环高线公园建设同步推进。尽管如此,当前需求已得到有效满足。

紫运南街开通的意义

2024年12月31日,紫运南街正式启用,其长度约为259米。该道路西起玉带河大街,东至通运西路。道路设计为双向四车道,并实施了40公里/小时的限速规定。紫运南街的开通,有效改善了周边地区的交通状况。

周边居民的出行将变得更加方便,以往频繁出现的交通拥堵和绕行问题将显著减少。这一进步表明,在城市规划中,不仅要重视主要交通节点的建设,还应当对周边的次要道路和辅助道路进行优化,从而全面提升该区域的交通水平。

紫运中路开通及特色

去年11月,紫运中路投入使用。该道路长度约为970米,南部与广渠路东段相接,北部则延伸至潞通大街。作为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城市要道,其限速设定为每小时50公里以内。此外,还增设了两条匝道,一条通往运通隧道,另一条连接副中心站枢纽环廊。

施工期间,该路段克服了多项难题。该路段与潞通公园、站南路、京哈南路、杨坨中路等规划中的公园及道路工程同步施工。尽管交叉作业复杂,该路段仍顺利开通。这一成果充分展现了高效的项目管理能力。

两横四纵路网格局初现

紫运中路、通运西路和紫运南街等道路的启用,标志着副中心站枢纽周边的“两横四纵”交通格局初步形成。若该布局最终确定,将显著增强该区域的交通承载力和通行效率。

未来,周边地区车辆通行将更加流畅,交通拥堵状况将显著缓解。此变化将有力促进商业繁荣,吸引更多人群,从而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整体动能。

后续道路建设展望

“两横四纵”的交通格局已大致确立,然而,后续仍需增加众多辅助性道路。这些辅助道路的启用,将持续促进城市副中心区域路网通行能力的增强与优化。

2025年,副中心站的交通枢纽项目预计将完成主体建设。不过,在道路施工阶段,预计会遇到不少施工难题和协调上的挑战。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并保障建设目标的实现,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议题。

对于副中心站周边道路建设所实现的成绩,您持何种观点?我们期待您的认可与分享,并恳请您就相关事宜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