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2023年针对PM2.5污染源解析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PM2.5的主要污染来源已得到明确界定。与过去两年相比,污染源数量呈现减少趋势。这一发现彰显了广州市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PM2.5主要污染源占比

2023年,广州市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移动源、面源和工业源。移动源污染占比最高,达到27.2%,其中,机动车源占13.1%,非道路移动源占14.2%。面源污染占比为22.1%,工业源占比17.5%,其中,燃煤源占10.8%,工业工艺源占6.7%。此外,扬尘源、自然源和生物质燃烧源也受到关注,分别占9.9%、9.8%和9.0%。

该研究详细阐述了不同来源在整体中的占比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了依据,有助于他们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旨在提升空气质量。

区域影响差异

广州市不同区域受污染影响各有不同。市中心区域受机动车、地面排放及道路移动源影响显著;北部地区主要受地面排放和燃煤排放影响;南部区域则主要受非道路移动源和地面排放影响。这些区域间的差异为空气质量治理提供了具体依据,治理措施需根据各区域特点来制定。

各区域特点各异,污染起因多样,因此治理策略需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避免采取统一的处理方式。

多年来浓度变化

2023年,广州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2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降幅达56.6%。自2013年以来,该市PM2.5浓度连续七年保持稳定,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国家中心城市中表现优异。自2015年始,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每年进行污染源分析,为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广州市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其空气质量已显著改善,市民体验到的晴朗天气数量也明显增多。

近年污染下降幅度

2023年数据显示,PM2.5污染的主要源头较2022年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扬尘污染、移动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降幅分别为17.4%、17.0%和6.7%。进一步观察,与2021年相比,燃煤污染、移动源污染、工业生产工艺和生物质燃烧源的降幅分别为20.2%、13.3%、11.9%和10.5%。

广州市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实现了显著进展,污染源数量显著减少。这一变化充分证明了所采取的多项措施已产生积极效果。

2024年部分时段浓度

2024年1月至11月,广州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0微克/立方米。这一数值较以往有所下降,显示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该成果得益于前期治理工作的显著成效。

广州PM2.5浓度连续7年达标,年均浓度下降56.6%,揭秘三大污染源  第1张

环境治理持续深化,呈现了不断向好的发展趋势。这一积极趋势对市民的健康状况产生了正面影响。

后续治理方向

广州市持续实施针对环境污染的精确、科学和法制治理策略。该市借助污染物来源解析等科研成就,指导大气污染防控工作。广州市致力于强化蓝天保卫战,并持续提升市民对蓝天的满意度与幸福感。这些举措展现了广州市改善空气质量的坚定意志,并将持续促进相关工作向前发展。

从治理方向可以看出广州市对改善空气治理环境的决心。

广州为提升空气质量实施了哪些具体策略?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支持并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