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河池市金城江区举办了一场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示展演活动。在此活动中,黎芳才团队表演的“勤泽格拉”节目备受瞩目。该舞蹈承载了白裤瑶族独特的文化精髓,引发了公众的广泛热议。
白裤瑶传统舞蹈勤泽格拉魅力
“勤泽格拉”,又称“猴鼓舞”或“猴棍舞”,是白裤瑶文化的珍贵遗产。此舞与铜鼓音乐紧密相连,因而得名铜鼓舞。舞蹈中流露出白裤瑶对猴子的敬仰,同时寄托了对先祖的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从祭祀仪式走向公众舞台,展示了南丹地区独特的文化风采。在当地,这一舞蹈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众多游客被这神秘的“勤泽格拉”吸引,纷纷前来旅游,从而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在白裤瑶文化中,这种舞蹈代际传承。它不仅是舞蹈艺术,还是民族精神传递的载体。舞步与鼓点中,积淀了白裤瑶从古至今的文化底蕴。这种底蕴使白裤瑶民众紧密相连,无论老少,均能因演绎出纯真的“勤泽格拉”而自豪。
非遗传承人的学艺之路
黎芳致力于铜鼓舞的传承。自小,他的日常生活中回荡着“勤泽格拉”的鼓声。他的父亲成为他舞蹈道路的启蒙者。在简陋的居所前和篝火旁,父子俩共同磨练舞技,这些经历汇聚了先辈的智慧与家族的传承。那时的黎芳,对舞蹈充满热情与崇敬。
黎芳随年岁增长,对舞蹈的热爱日益加深。在技艺磨练的艰辛时期,他坚持不懈地投入其中。无论是鼓点的节奏感,还是鼓面的韵律,抑或是脚步的移动和头部的摆动,他都对每一个动作进行细致打磨。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刻苦训练,他成为了当地“勤泽格拉”舞蹈的杰出代表。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构成了他成为优秀传承者的关键要素。
舞蹈表演的独特形式
黎芳才在表演“勤泽格拉”时,须模仿猴子的动作,身体稍向前倾。他握着鼓槌,与敲击鼓面的动作同步舞动。鼓槌的敲击不仅包括鼓面、鼓身、鼓边,甚至地面,双槌之间亦进行相互敲击。这种舞蹈形式与节奏的巧妙融合,彰显出非凡的艺术吸引力。
每次演出,观众均被其魅力所吸引。该舞蹈起源于古老的民族,在舞台上展现出迷人的光辉。其独特的舞步源自白裤瑶族的生活和信仰,每一个动作都是对生活元素的生动呈现。
走向大众舞台的勤泽格拉
黎芳才灵敏地察觉到“勤泽格拉”成为公众焦点的历史机遇。他指导弟子和村民投身于众多旅游及文化活动。在国际及国内舞台上,他们身着富有民族风情的服饰,击打铜鼓,舞动身姿。黎芳才每日在景区进行表演,让游客得以近距离感受白裤瑶文化。
这项舞蹈使得他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变化。过去,他们主要从事的是传统农业劳动。如今,他们凭借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投身于旅游业。收入增长显著,村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同时,当地文化特色借此机会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文化传承走进校园
“勤泽格拉”活动已在校内展开。以王尚小学为例,位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该校学生在午后休息时段,纷纷走出教室,投入到了传统文化的体验之中。他们敲打铜鼓、旋转陀螺、亲手绣制民族服饰、吹响牛角,一系列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该传承方式使得民族文化在年轻群体中得以扎根生长。自小接受传统教育熏陶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充分展现了文化传承带来的积极影响。
传统舞蹈的未来展望
目前,白裤瑶的“勤泽格拉”等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创新的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如此,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传统舞蹈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唤起年轻人对这一文化的兴趣并肩负起传承使命?如何提升其在国际国内文化领域的影响力?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我们期待读者们能提出宝贵意见,为文章点赞及转发,共同关注白裤瑶文化的独特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