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10月13日,即第35个国际减灾日之际,漯河市紧扣“赋能青年、共建韧性未来”这一主题,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增强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意识与技能。活动不仅深入教育领域广泛推广,而且通过多途径向公众传播防灾减灾知识,成效显著。
活动背景与目标
漯河市减灾委办公室对今年的国际减灾日活动给予高度重视,已制定并下发了《2024年“10·13”国际减灾日工作安排》,同时组织了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了周密安排。活动旨在加强青少年应对灾害的技能培训,培养他们成为家庭及社区抗灾能力的促进者,进而全面提升社会整体的防灾减灾水平。
教育系统的重点宣传
漯河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将教育行业定位为本次宣传推广的核心领域,并指令各级各类学校紧密联系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活动手段,对全体师生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与安全教育。具体举措包括在国旗升起时进行演讲、举办主题班会、制作手抄报、利用校园广播以及组织应急演练等,这些举措显著增强了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及紧急避险与自救技能。
跨部门的综合应急演练
为强化应急处理效能,漯河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将每月全市性的“应急演练日”活动与省应急管理厅主导的百日大练兵大比武行动深度融合。通过实施跨部门、跨区域的全面应急演练及比武科目,显著优化了灾害预警“叫应”系统和应急响应流程,显著增强了指挥协调与协同作战能力。
广泛的宣传与教育
活动日当天,全市广泛派发了防灾减灾及应急知识手册、宣传资料以及众多宣传品,总计超过三万五千份;同时,发送防灾减灾公益短信达十八万次;布置了五百多块展板,搭建了八十多个咨询台,挂起两百多条宣传横幅,现场解答了三万多名群众的疑问。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消防救援的现场展示
漯河市及下辖县区消防救援队伍于活动现场陈列了200余种救援装备与工具,有效渲染了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氛围。此次展览不仅使民众对救援装备及操作流程有了直观认识,亦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活动的深远影响
此系列举措有效增强了漯河市青少年防灾减灾技能,并提升了公众的整体减灾认识,为打造更安全、更具抗风险能力的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未来展望
漯河市在国际减灾日活动中取得的成效,为今后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贡献了珍贵借鉴。展望未来,漯河市将不断深化此类活动,持续革新宣传教育手段,以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的整体实力。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应如何更高效地做好灾害应对准备?敬请于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并对本文点赞及转发,以提升公众对防灾减灾知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