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流传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一家知名会员制超市可能存在代购在洗手间内分装蛋糕的行为。众多消费者对此表示无法接受。事件相关讨论迅速攀升至热搜榜。此事不仅影响超市形象,还关联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等多个方面问题。
代购厕所分装蛋糕现象曝光
网友上传的图片显示,超市厕所隔间内地面放置了蛋糕和刀具,该蛋糕与超市热销的“焦糖饼干千层”极为相似。这款蛋糕重量为1千克,售价约90元。众多网友对这一情况表示震惊。超市本应提供卫生的食品,而厕所却是卫生条件极差的地方。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卫生的极大关注。同时,这也暴露出即使是知名超市,在管理上也可能存在疏漏和盲点。
超市对这一事件的立场引人关注。据工作人员反馈,截至目前,超市尚未接到相关投诉。然而,他们表示将此事上报至所属公司。此回应似乎暗示超市对此事重视程度不高,鉴于网络上的广泛讨论,这一态度颇引人深思。
消费者对于代购不同看法
消费者对代购现象持有不同观点。部分市民对日用品代购持开放态度,认为在确保商品真伪的前提下,对化妆品或日用品的代购可以尝试。但食品代购的分装则需格外小心。以广州市民为例,他们通常倾向于与家人、朋友共享食物,不倾向于与陌生人共享。毕竟,食物涉及卫生问题,频繁分装可能影响卫生。特别是对于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他们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对此类代购更为谨慎。
消费者视角下,食品与其他日常用品存在显著差异,其与人体健康紧密相关。对于通过非正规途径获得的食品,消费者普遍持有排斥态度。
超市会员章程规定与现状
该超市会员制度中明确指出,个人会员禁止从事转售等商业活动。然而,超市并未就代购行为发布任何管理通告,亦未向消费者提供风险预警。此现象暴露了超市管理体系的缺陷。一方面,章程中设有禁止转售的规定;另一方面,对代购行为缺乏相应约束,显现出管理上的不一致性。
这将导致部分代购人员产生可乘之机,进而可能在超市内实施损害超市形象及其他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若超市能对代购行为实施明确管理,比如对可疑的大额购买行为进行询问等,或许能预防类似在厕所分装蛋糕事件的发生。
多个超市存在代购情况
目前购物场所中,不止个别超市存在代购现象。在社交平台及众多购物网站,如山姆、开市客、盒马等超市,均可见专业代购人员活跃。其中,部分代购者将此作为兼职收入来源,并分享相关教学。此现象在超市商业环境中较为普遍。
这些超市销售的商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吸引代购的一大亮点。然而,若超市不对可能引发争议的代购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可能会出现如蛋糕被分装在厕所等令人反感的状况,进而加剧超市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法律层面的约束与风险
从法律视角来看,代购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专业法律人士指出,依据我国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若个人代购频繁交易且以盈利为目的,必须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未办理营业执照的代购行为被视为“无证经营”,将面临相关部门的没收非法所得及罚款等行政处罚。同时,消费者在购买代购产品时,也需承担维权难度大的风险。
梁海鹏律师指出,代购属于个人行为,商超与消费者间未形成直接交易关系。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此类行为不在保护范围内。若发生消费争议,消费者需自行向卖家寻求解决,其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此现象凸显了代购可能存在的法律隐患,提醒代购者和消费者均需保持警觉。
事件引发的思考与疑问
此事引发深思,超市是否应严格执行其管理职责?对那些可能损害消费者购物体验并伴随多重风险的代购活动,是否应加强监管?这同样需要消费者群体的监督。在此,我们询问读者,若在超市目睹可疑代购,是否会向超市反馈?期待大家积极参与评论,并欢迎点赞及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