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喜讯传来。济源经开区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1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了978.54亿元。这一数字同比增长了19.84%。年末产值突破千亿指日可待,消息令人振奋。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显著

2024年前11个月,济源经开区工业总产值达978.54亿元,同比增长19.84%。这一增速显著,反映出企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据此预测,年底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大关。届时,济源经开区将成为首个千亿级开发区,并位列河南省第五个千亿级开发区。此举将显著推动济源经济发展,提升其在省内外经济地位。

济源经开区取得的成就与其产业布局规划密切相关。近期,经开区致力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在规划制定及企业指导方面付出了众多努力,使得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这一现象不仅证明了工业区发展路径的正确性,还彰显了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显著推动作用。

依托龙头企业发展

济源经开区近年来的发展关键在于几家重点龙头企业,诸如豫光、万洋、金利等。这些企业在区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专注于有色金属深加工和新材料制造,推动了经开区在该产业领域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济源经开区2024年产值破千亿,成为河南省第5个千亿级开发区,背后有何秘诀?  第1张

经开区得益于龙头企业的引领,正逐步打造成为有色产业集中的区域,创新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园区内产业链日趋成熟,企业间协作能力显著提升。此模式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增强了经开区对市场风险的抵御力,在当前工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展现出显著优势。

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

2024年,济源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显著上升。该数量从2023年末的32家增至57家。这一增长并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动。企业数量的提升预示着就业岗位的增多,资金流入的扩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等多领域的积极影响。

企业数量持续上升,众多企业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新增一家企业荣登全国重点用水企业和园区水效领跑者名录。在省级评选中,多家企业脱颖而出,例如一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两家省级智能车间,一家省级绿色工厂,一家省级单项制造业冠军企业,一家省级质量标杆企业,以及两家省级数字化碳能管理中心。

企业入围强榜

2024年,济源经开区企业迎来辉煌成就。两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三家企业荣登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此举不仅凸显了企业自身雄厚实力,亦体现了经开区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强劲的扶持力度。这些企业的入选,有效提升了济源经开区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济源经开区经历了从20年前的荒芜之地到现今企业众多的转变,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其显著的成长与变革。众多企业成功跻身行业前列,有力地证实了它们转型升级的成果。同时,这也反映出经开区在企业孵化、产业支持政策等方面实施了积极且有效的措施。

向着产业基地目标冲刺

济源经开区正积极追求成为千亿级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目前的成绩表明,产业基础正稳步夯实。工业产值持续上升,企业规模与品质同步提高,这些均成为推动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

经开区追求这一目标不仅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战略价值。此举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进步,并有助于改善区域经济布局。

深化多方合作

济源经开区未来规划明确,致力于深化与知名院所及高校的合作关系。该区将着力推进创新、产业、资金和人才四大链条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线性叠加,而是涉及多领域的协同发展。

经开区通过融合实现资源要素的整合与高效利用,包括政策、人才、资金和土地等。此举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增加资金来源、提升土地利用率。从长远角度看,这对经开区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键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大有裨益。在此,我们向读者提问:您认为济源经开区在迈向全球重要产业基地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我们期待您的积极参与和评论,并欢迎点赞及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