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厚板厂生产线上引入的机器人测量技术,成为提升生产效率的新标志。这一变革表明,传统生产方式正受到智能化浪潮的推动,迎来转型升级,值得关注。
机器人任职新岗位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厚板厂的3950毫米热粗轧机轧制测量工序岗位迎来两位新成员。12月23日,这两台智能测量机器人正式投入生产线使用。它们由东轻中厚板厂与哈尔滨工大峻煊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标志着智能测量领域的创新应用。
当前制造业环境中,企业正努力追求技术进步,以增强其生产竞争力。新投入的机器人设备,为中型和厚板生产带来了新的生机。
机器人的测量工作内容
这两台机器人工作繁忙,各司其职。其中一台配备智能机械臂,集成了多种测量传感器,主要执行测厚、测温、测宽的任务。另一台则专注于测长和定尺。它们在热粗轧机尾端,对新鲜轧制的铝合金板材进行精确的厚度、宽度和温度等关键数据的测量,并具备自动打标功能。
传统人工操作中,此类任务存在诸多不便之处。然而,机器人操作既精确又高效。此外,生产数据、测量资料等信息可直接上传至系统,显著增强了工作流程的连续性和效率。
精确数据的要求和达成
铝合金板材的生产对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经过现场动态测试,这两台机器在厚度测量方面达到了0.15毫米的精度,宽度测量误差被控制在25毫米以下,而温度测量的精度更是保持在10摄氏度以内。这一精度标准,完全符合国内外铝合金板材生产对精度的要求。
高精度的特性,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面对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东北轻合金凭借这一优势,能够更好地在行业内确立领先地位,并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
智能测量与人工测量对比
在中厚板厂,以往依赖人工进行测量,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人工测量的工作效率不高。其次,人工录入数据时,误差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这些误差可能对产品质量和生产决策产生不利影响。
当前,智能机器人测量技术已革新了这一领域。其测量精度显著提升,且可在不干扰生产流程的前提下,精确测定板材并同步传输数据,确保了数据的精确性,并有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操作人员的感触
刘博楠,东轻中厚板厂的轧制工,感慨良多。自智能机器人投入应用以来,生产流程显著提升了精确度和效率。机器人显著增强了测量精度,减轻了工人劳动负担。在此智能化生产环境中,工人得以更频繁地执行监控等辅助任务。
一线员工切实体验到了智能机器人对生产工作的积极影响,这一现象彰显了智能化生产模式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并凸显了对员工工作体验的重视。
中厚板厂的发展方向
韩春元,东轻中厚板厂厂长,明确指出,该厂将致力于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基于现有的成就,厂方将主动吸纳智能制造的新元素,广泛运用数智化技术于生产环节,以此促进智能化生产场景的广泛应用。
该战略揭示了中厚板制造商具备远见卓识。通过整合更多智能技术,企业有望不断提升生产效能、产品质量和市场影响力。对此,我们好奇地询问,您认为机器人测量技术未来将为企业带来哪些革新?诚邀各位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积极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