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郑州的彭女士支付了5万元定金预购宝马。然而,由于资金问题,她未能按时提车。经过8年的等待,彭女士试图取车却遭拒绝。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人们既对彭女士长达8年的等待表示惊讶,也对4S店的处理方式产生了分歧。
事件起因
2016年,彭女士在郑州一家宝马4S店支付了5万元定金,意图购车。然而,由于店内无现车,彭女士在等待一周后因其他投资生意资金问题,未能提车。销售曾承诺可随时提车,但彭女士却将此事遗忘。长达8年的时间里,彭女士未曾再关注此事,而4S店亦未主动与其联系。这一事件暴露出双方在客户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是消费者遗忘,另一方面则是商家未进行有效的后续沟通。
遗忘时间之长令人感到意外。在常规消费情境下,类似情形极为罕见。这一现象进一步突显了事件的独特性。
4S店拒绝理由
彭女士试图用先前支付的定金提车,但4S店拒绝了她的请求。原因是该车型已经过时,且彭女士的行为违反了当初的定金合同。合同中规定,若支付全款提车时间延迟,甲方有权每日收取相当于全车款万分之五的违约金。经过8年,彭女士的5万定金已全部用于违约金。因此,从合同法角度出发,4S店认为不应使用旧定金提车。这一立场是基于商业合同规则。
4S店需依照合同条款执行事务。从商业运营的角度出发,他们需恪守既定的合同规范,这对于维护经营秩序至关重要。然而,这种按规操作的做法在公众视角中存在分歧。
4S店的让步
4S店销售在沟通法务后,作出了一项妥协。他们同意将彭女士的定金使用权限延长两周,但这一权限仅限于彭女士本人使用。此举看似体现了4S店的人性化服务。从商业策略的角度看,这或许也是一种促销策略。一方面,它有助于维系顾客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展现了4S店的应变能力。
然而,这一妥协在网民看来存在多种解读。部分人认为,这是由于4S店车辆销售不畅,才提供了这样的优惠。若车辆销售顺利,恐怕早已严格履行合同。同时,这也体现了大众对某些方面的疑虑。
网友看法一
对此事件,一些网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4S店可能面临销售困境。若车辆销售顺利,店家会严格履行合同,不会给彭女士额外两周的提车时间。更有网友以幽默的方式调侃,称若彭女士不来,店家能赚取五万元,若她来了,店家又能赚五万元。还有网友建议彭女士去医院开具失忆证明后再来。这些观点表明,部分网民认为4S店的让步背后可能存在商业利益的考量。
这些网友基于商业原则和日常购车经验对此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4S店看似作出让步,其背后可能更多地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一些网友觉得该4S店规模较大。若彭女士遵守合同,她可能面临5万元定金损失。4S店的做法既遵守了合同规定,又兼顾了人情。在合同约束下,这种处理方式可视为一种恰当的平衡。
这部分网友以理性的视角审视问题。他们观察到,4S店在坚守合同原则的同时,也为彭女士提供了相应的机会,并未完全忽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定金相关法律知识
定金相关法律知识亟需推广。定金构成一种法律认可的担保形式,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那一刻起生效。消费者一旦支付定金后反悔,定金将无法退还。商家若因缺货等理由无法履行发货义务,则构成违约,需向消费者加倍返还定金。此外,消费者若支付定金后遗忘支付尾款,亦无法要求退还定金。商品预售阶段支付定金即视为双方已签订买卖合同,双方均需依约履行各自义务。消费者需在规定期限内支付尾款,商家则需按时发货或提供服务。此规定体现了法律对商业交易双方权益的保障。
以下是一个问题需向各位请教:若身处彭女士或4S店的角色,您将采取何种措施?诚挚邀请各位发表意见、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