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减”政策推行以来,教育领域普遍关注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近期,九江湖滨小学举办的一项活动或许为这一议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湖滨小学的活动背景
湖滨小学对“双减”政策积极响应。在本学期,学校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并激发学生兴趣。六年级语文组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目标清晰,旨在将多学科知识融合,以更生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此举体现了学校对“双减”政策的深刻认识,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实施路径。据悉,众多学校正致力于在“双减”政策框架下探索教学模式,湖滨小学的做法具有显著示范作用。
竹节人制作的准备
各班语文教师指导下,学生们着手准备竹节人的制作工作。他们从《竹节人》一课中仔细摘录重要信息。例如,制作过程包括先锯取一节长竹节作为身体,再锯取八节短竹节作为四肢。这些详尽的步骤构成了制作的指导原则。学生们还将这些步骤整理成图文结合的形式,以便于理解和操作。这反映出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以及将想法付诸实践的热情。例如,某些班级的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了信息的搜集与整理,每个孩子都贡献了自己的见解。
竹节人的创意制作
制作过程充满活力。孩子们运用各自的想象力和动手技巧,竹节人作品逐一在他们手中呈现。他们的创造力令人惊叹,有的为竹节人绘制了独特的面部特征,有的则为其量身定做了小衣物。湖滨小学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现个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限制较少,孩子们得以充分利用废旧物品等资源,大约有九成以上的孩子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
竹节人的激烈战斗
完成制作后,便进入了令人兴奋的竞技阶段。在主人的操纵下,竹节人于擂台上激烈对决。这情形恰似课文所述:“教室中摆开战场,引得众多黑脑袋围观,观战气氛浓厚。”双方你来我往,剑拔弩张,激战数十回合,难分胜负。旁观的同学们亦被深深吸引,时而屏息凝视,时而欢呼雀跃。孩子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乐趣的战斗世界。据现场观摩的老师统计,每场竞技都能吸引约四十名同学热情围观。
竹节人活动的意义收获
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对传统手工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了解了竹节人背后的文化故事。此举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新的生机。不少孩子在活动结束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显著提升,自发阅读相关书籍。此外,这种跨学科的活动形式,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将语文、美术、劳动等学科知识巧妙结合。
湖滨小学的教育理念
湖滨小学长期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不断寻求将跨学科知识融入教学的有效途径,致力于引导学生走出书本和教室,接触生活与自然。本次活动的开展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教师们将教学拓展至课外,打破了学科界限。此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探索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学习乐趣的新方法。阅读此篇报道后,您是否希望您的孩子所在学校也能举办此类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我们期待您的积极参与,包括评论、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