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事业单位的监管越来越受到重视。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会影响到其公益服务的质量等诸多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铜官区委编办的工作成果成为了亮点,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精心组织部署工作

铜官区委编办 2024 年度的工作具备较强的规划性。2023 年有 95 家事业单位进行了年度报告公示。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从 95 家事业单位中按 7%的比例抽取了 6 家检查对象。这种比例的确定是以科学和公平为原则的。2023 年的这个大的数据基数为抽取提供了基本的可行性范围。抽查工作方案详细且全面,工作通知书也随之下发。通知书明确了抽查时间、内容、方式等多方面细节。抽查方式极具科学性,将随机抽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同时也将单位自查与实地核查相结合。这样的部署有助于保证检查的全面性。

铜官区委编办如何通过双随机抽查确保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的真实性?  第1张

在制定方案时进行了深入思考。可能借鉴了以往的经验教训,也考虑到了不同事业单位的各种状况。比如有的事业单位规模较大,其业务较为复杂;而有的事业单位规模可能较小,业务相对单一,这些情况都对检查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规范检查严格要求

铜官区委编办在检查时有着明确的目标。重点对 2023 年度报告书内容进行核查,也对法人证书登记事项进行核查,还对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核查以及对资产负债表等关键内容进行核查。在检查方法方面,采用了“听、查、问、记”的方式。这体现出检查不是形式主义,而是系统且全面的。检查人员按照抽查清单来进行操作,以此确保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以一家事业单位为例,若法人证书登记事项存在不准确的情况,那么就有可能对其对外的合法性认定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影响。通过这样的核查行为,能够全面地了解到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方面、运行过程中以及责任履行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进行法规的宣传,这有助于提高各事业单位的法规意识,使得整个监管能够在法治的轨道上良好地运行。

有效建立长效机制

长治久安是监管的目标之一。铜官区委编办建立的机制具有可持续性。日常监管与随机抽查双管齐下,使监管无死角。与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密切配合是一大特色,借此可随时掌握事业单位情况,大到整个机构调整,小到人员变动。建立动态跟踪管理台账也是颇费心力的成果。

当出现某个事业单位法人变更不及时的情况时,借助这样的机制可以迅速取得联系并督促其进行完善。这种监管的好处体现在涵盖从日常到年度的整个“时段”,其抽查结果能为日常业务办理以及机构编制事项审核提供重要依据,进而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实地核查现场情况

图中表明区委编办工作人员在市淮河路小学进行实地核查。此实地场景具有多方面意义。工作人员身处一线进行核查,可看到事业单位的真实状态。能查看校园设施是否与登记的资产情况相符,能核查学校实际开展的业务项目是否与报告书中陈述的一致等。

工作人员在实地能够与小学教职员工进行交流。可以了解到日常运作中是否遇到像法人业务办理那样的疑惑等情况。此实地核查过程是整个检查流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深度检查措施。

提高公益服务质量

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服务属性,这决定了它必须保证自身规范运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升其公益服务质量。如果所有的检查手段都能落实到位,像前面提到的各种方式和机制等。那么,那些在运作中存在缺陷的事业单位就能够被及时发现并改进自身。

铜官区的这些事业单位在公益服务方面覆盖了居民生活的各个层面。例如,教育领域的事业单位以及医疗等领域的事业单位,倘若在自身运营过程中存在内部虚假信息或者未能及时更新的情况,那么就会对公共服务的提供造成损害。而通过此次的系列检查工作,就能够减少这类潜在的风险。

维护登记管理严肃性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需严谨对待。区委编办的工作很好地保障了其严肃性。这种严肃性表现在对每一项登记事项都进行严格的核查。像对法人证书登记事项的核查,以确保不存在虚假内容。2023 年度报告书内容的复查等工作,都在践行这一原则。

如果这种严肃性遭到破坏,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事业单位放松自身的管理,从而导致整个区的事业单位管理体系陷入混乱等状况。铜官区委编办此次的相关工作成果,对于保障整个体系的规范性而言,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这里想询问大家,你们认为在事业单位的监管方面,还有哪些措施是需要继续予以加强或者进行改进的?期望大家能够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并展开讨论,同时也欢迎大家对本文进行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