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成都迎来了一项重大活动。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和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举办了2024成都产融创新投融资大会。大会特别设置了“立园满园”产融护航行动。在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该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其核心议题涉及成都工业与金融行业的协同进步。
聚焦产融动脉搭建
大会旨在集中探讨金融对工业的促进作用。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关键,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础,两者的融合有助于稳固产业基础。在成都举办的此次活动中,政府积极促进政府、产业和金融服务的高效对接,旨在为产业与金融的血液循环提供平台支持。此举预期将优化成都工业企业的金融状况,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金融后盾。此外,大会还关注提升园区建设质量,从宏观角度增强成都各产业园区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增强园区竞争力需采取多项措施,其中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尤为关键。深入掌握园内企业在资金、技术及人才等方面的具体需求,有助于为后续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可靠依据,进而实现有目的的扶持与促进。
表彰优秀金融服务
活动现场举行了颁奖仪式,对“产融通”与“易融荟”等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杰出贡献进行了表彰。这一举措背后蕴含着重要意义。在2024年11月举办的“产融通”与“易融荟”优秀金融服务评选活动中,共有涵盖银行、担保、基金、证券、小额贷款、租赁等多个领域的29家金融机构参与了评选。这一参与范围的广泛性,彰显了成都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关注,以及它们在金融服务制造业领域展现自身实力的强烈愿望。
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最终选出了9款杰出的信贷产品、5个创新的案例以及5家领先的金融机构。这些评选结果是基于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专业的评价。这些信贷产品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金融选择,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其发展阶段和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创新案例的涌现显示了成都金融服务在模式创新方面的积极进展,其先进性和示范性不容忽视。而先进金融机构则代表了在金融服务制造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组织,它们的存在激励着其他金融机构不断学习和提升。
金融机构代表发声
成都农商银行代表在获奖发言中指出,针对成都市的具体情况,该行推出了包括科创贷、专精特新贷以及科技初创贷在内的多项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创新了信贷方式,显著减少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这一举措展现了金融机构在将业务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方面的优势。
后续行动将集中精力在关键领域,不断探索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此举旨在精确助力科技企业的创新与持续增长,为新兴生产力注入金融动力。在新兴生产力受到广泛关注之际,金融机构的这一立场预示着将有更多资金及金融服务流向科技企业,助力成都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此举对成都科技产业在全国竞争力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产融结合发展建言
经济环境多变且复杂,探讨产业与金融如何有效融合显得尤为关键。在会议的主旨演讲中,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蒋永穆提出了见解。他强调,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政策本身具备指引功能,有助于促使金融资源优先流向优质产业及企业。
优化金融服务架构极为关键,一个完备的金融服务架构需满足企业在创业、成长至成熟各阶段的金融需求。深化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创新,有助于开拓新的合作机遇与发展路径。此外,构建完善的产融信息交流机制,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均具有正面效应。
企业现场路演展示
在会议现场,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公司、特锐德川开电气公司以及西门子(中国)成都分公司就企业融资、创新产品和技术演示等议题进行了演示。这种路演形式有助于外界全面了解企业。对于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公司而言,通过路演,它们能凸显在医学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特锐德川开电气有限公司在路演活动中成功展现了其在电气领域的创新成果,同时,该公司若需融资,亦能在此与金融机构实现高效对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举办技术展示,此举不仅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还促进了行业内的交流与学习。
着眼长远政策支持
成都市经信局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指出,该活动旨在执行“立园满园”的工作安排,通过金融支持工业发展,巩固产业根基,增强园区质量。这一举措反映了政府从战略层面规划经济发展的态度。目前,成都正致力于从长远角度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实施“深入企业、解决难题、优化环境、推动发展”的常规服务,至12月中旬,已对1.4万户工业企业进行了走访,累计处理问题及诉求超过5300件,完成率高达99%以上。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金融助力工业高水平发展的多项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在政策层面为企业提供了保障。至11月,成都市工业投资增速高达53.9%,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相关数据显示,成都在工业发展领域展现出显著活力。
读者们,在成都推动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接下来最需克服的难题究竟为何?欢迎踊跃留言、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