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巩义市西村镇近期发生了一宗备受关注的案例。该镇借助村规民约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此行动不仅有效减轻了村民的负担,同时也显著提高了乡村的文明水平,成为乡村治理领域的一个显著成就。
村规民约反映民意
为确保村规民约充分体现村民意愿,西村镇各村落采取了多种途径征集意见,例如召开村民大会和入户走访。村民普遍期望革新婚丧嫁娶的传统做法,因此,各村落将村民关于此类事务的反馈汇总,包括反对奢华浪费、倡导简办婚丧等观点。此外,对婚礼宴席规模和彩礼金额也制定了明确的规定,使村规民约具有明确依据。源于村民意愿的村规民约,增强了村民遵守的意愿,其制定基础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植于村民自身的想法之中。
另一方面,村规民约若要发挥其最大作用,必须真正作用于村民的日常生活。西村镇的村规民约便做到了这一点,它紧密关联村民的婚丧嫁娶等日常活动。这一特点使村民认识到,村规民约并非空洞的框架,而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行为规范。
典型选树带动遵守
西村镇将村规民约与模范评选活动相结合。例如,“优秀婆婆”、“优秀媳妇”、“优秀邻居”等评选活动便是其中之一。评选结果在村中显眼位置进行公示。那些遵循村规民约的家庭和个人将受到表彰与奖励。此做法显著提升了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的主动性和热情。
在实践过程中,村民目睹他人因遵守村规民约获评典范,能产生显著激励。如某户人家因婚礼简约得到表彰,其他家庭便会纷纷效仿。此外,此类表彰与公示机制具有正向引导作用,为村民日常生活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引,使他们明确何为倡导,何为抵制。
群众自治组织的监督
“一约五会”作为群众自治形式,在移风易俗活动中扮演着监管者的职责。每当村里出现婚丧嫁娶等事件,他们便会介入监督与指导,确保村规民约的相关条款得到有效执行。
该机制有效确保了村规民约的实施力度。以往,部分村民虽知晓村规民约却未予以重视。然而,随着监督组织的设立,村民开始自觉遵守。以某村民举办婚礼为例,若宴请规模超出规定,“一约五会”成员将及时提醒,确保规定得以严格执行。
节日节点的宣传推广
西村镇利用节日契机,向村民普及移风易俗理念。在春节、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里,举办了一系列文艺表演和知识讲座。这些活动共吸引了超过两万名村民参与。
这种宣传手段极为高效。尤其在节日期间,人们聚集较多,此时推广移风易俗,有助于村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以春节期间为例,返乡村民众多,举办活动能使他们了解家乡的村规民约及移风易俗的益处。
多种渠道消息传播
西村镇通过微信群和村委广播等多种渠道发布移风易俗资讯。村民几乎全员参与微信群,确保了信息的迅速传播。此外,村委广播覆盖了村庄的每个角落。同时,通过宣传典型案例,鼓励村民展开讨论和交流。
这两种传播途径广泛存在。在微信群里,村民们可随时分享对村规民约和移风易俗的看法。而村委喇叭则用于发布官方通知和关键信息。这种并行传播方式确保了移风易俗的重要性不被村民忽视。
志愿者网格员宣传
西村镇动员志愿者与网格员深入村民生活,普及移风易俗知识。他们或在街头巷尾,或在村民家中,直接向村民阐述移风易俗的益处。通过此举,已累计派发宣传资料和倡议书超过5000份。
志愿者们与网格工作人员如同流动的宣传阵地。他们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有效消除村民对移风易俗的疑问,触及村民内心深处。例如,网格员在村民家中阐述简化丧事的好处时,能够结合该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宣传效果。
西村镇实施的相关措施成效显著。村民间关系愈发融洽,村庄文明水平显著提高。昔日铺张浪费的风气已逐渐转变,节俭办喜事、简约办丧事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同时,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以往因大操大办而产生的垃圾量显著减少。村民们对此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大爷和张大姐的言论便是例证。不知各位的家乡是否也开展了类似的移风易俗工作?欢迎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