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焊工到养殖大户:乔川乡任宝红的黑山羊致富传奇  第1张

乔川乡位于华池县西北部,该地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这里既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又为陇东黑山羊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牧草。这些条件为当地发展种养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么,乔川乡是如何将这一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这一问题值得关注。

乔川乡的优势环境

乔川乡地形多山,山脉连绵,沟壑交错。该地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干燥凉爽。优越的气候条件对糜谷、豆类、荞麦等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这些农作物的茂盛生长,也为当地养殖业提供了饲料保障。此外,该乡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优质的天然草场,非常适合陇东黑山羊的生长,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乔川乡因其丰富的杂粮资源,被誉为“小杂粮之乡”。无论是温度还是海拔,都为荞麦的种植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当地环境资源丰富,是上天赐予的宝贵财富。乔川乡在如何有效运用这些资源方面有何举措?这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乡村振兴的目标引导

近年来,乔川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展开了积极的规划和部署。华池县乔川乡紧密围绕这一目标,顺应趋势,实施了优先发展、重点推进和加速发展的策略。这些策略清晰指明了发展方向,旨在深入挖掘当地种养业的潜力,重点发展黑山羊和荞麦的养殖与种植,以提升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发展导向激发了民众的参与热情,共同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

乔川乡明确了其发展路径,正按预定计划稳步前行。那么,接下来,当地种养殖户们具体又是如何行动的?

从电焊工到养殖大户:乔川乡任宝红的黑山羊致富传奇  第2张

养羊户的发展示例

在乔川乡章渠子村的聚财农牧家庭农场,养殖户任宝红正忙着为羊群添加草料。任宝红曾是电焊工,2021年,他得知养殖产业有丰厚的奖补政策,便返乡创办了家庭农场。起初,他养殖了60多头陇东黑山羊,由于这种羊肉质优良,市场需求旺盛,短短两年内,羊群规模已扩大至240多头。此外,他还种植玉米和荞麦作为羊的饲料。任宝红的经历是乔川乡养羊户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展示了奖补政策下养殖户积极扩大养殖规模的积极态度。

这反映出乔川乡黑山羊养殖项目受到民众广泛支持的现象,至于该乡的其他养殖业,情况又如何?

从电焊工到养殖大户:乔川乡任宝红的黑山羊致富传奇  第3张

肉牛养殖的状况

乔川地区将肉牛养殖视为重点发展项目。章渠子村农牧家庭农场内,设有大量标准化的牛舍。张彦清养殖户的草棚和牛棚均为政府投资建设,目前饲养着70余头牛。预计今年将产出20多头小牛,过去几年销售额达到三五十万元。这些成果彰显了政府投资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同时也揭示了乔川乡肉牛养殖产业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收益。

其他农业种植领域的发展同样值得关注,至于乔川乡,其在农业种植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种植业结构调整

乔川乡加速推进撂荒土地的整治,着力提升土地的整体使用效率。以章渠子村为例,村民章天彪今年种植了超过80亩的荞麦,其中自家的20亩土地,另有60多亩通过流转获得。该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小杂粮产业,扩大了荞麦、糜子等作物的种植规模。这样的调整不仅从根本上确保了群众的粮食安全,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此举措对保障粮食产量和稳固当地发展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电焊工到养殖大户:乔川乡任宝红的黑山羊致富传奇  第4张

乔川乡在整个种养殖产业的规划布局上又有哪些成果?

整体发展成果汇总

乔川乡致力于推动种植产业向集约化发展,并专注于提升养殖产业的品质与效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技术辅导、政策指导和项目支持等多重手段,助力新型经营主体的成长,进而促进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全乡已建成2个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家庭农场,新增159个棚圈,并扶持了62户黑山羊养殖户。目前,全乡肉羊存栏量超过2万只,肉牛存栏量达到239头,荞麦种植面积达2.6万亩,平均每户种植面积超过20亩,农户人均增收3000至5000元。这些成就充分显示了乔川乡在“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模式上的持续进步。

您是否相信乔川乡的发展路径能够持续保持正向发展?期待您的点赞、转发及评论。

从电焊工到养殖大户:乔川乡任宝红的黑山羊致富传奇  第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