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辰山植物园及上海植物园等场所遭遇游客不文明现象,引发广泛关注。部分游客在“捡秋”活动中,为了采集非自然脱落的秋叶,不惜采取摇晃、拉扯等恶劣方式,对植物造成了严重损害。
“捡秋”变味
公园通常是人们放松身心、体验自然之美的场所。但近期,一些游客在所谓的“捡秋”活动中表现出不当行为,导致这一活动性质发生了变化。例如,公园内的小叶青冈树,本应在自然条件下成熟脱落,却因人为的修剪而提前失去了枝叶,果实也被采摘一空。这种行为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观察现实情况,尽管“捡秋”在社交媒体上颇受欢迎,但游客普遍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类似破坏树木、采摘果实的行为时有发生。
在“捡秋”活动中,正确的方式是搜集自然落下的树叶与果实以供观赏,然而,有些人过于追求照片效果,导致对植物实施了损害性的采摘行为。
公园的措施
公园并非无所作为,每年都会收集落叶和落果进行植物科普教育。同时,这些原材料被加工成各种小礼品,赠予市民和游客。此举既满足了游客对自然工艺品的喜爱,又是对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尽管公园方面付出了努力,仍有部分游客我行我素,不遵守规定。公园的绿色环保工作因此面临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挑战。
管养工的困扰
上海植物园的绿化维护人员曾遭遇多起困扰。比如,在上月的一次棕榈树修剪作业中,有游客试图带走修剪后的枝叶。这种情况看似寻常,但若保安不能明确区分修剪后的材料与盗窃行为,则可能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据管养工反映,劝阻此类行为并不容易,游客往往难以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
养护人员旨在维持公园秩序,保障植被资源。然而,游客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养护人员的劳动成果,而且对公园规定置若罔闻。
相关法规的约束
《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对破坏古树、名木及其资源的行为设定了明确规范。若有人剥损树皮、攀折树枝或刻划、敲钉,将被要求在规定期限内改正,并可能面临三百至三千元不等的罚款。此条例旨在规范游客行为。然而,众多游客对此规定不甚了解,在追求个人利益或寻求社交关注时,常忽视法规的存在与遵守。
正确的“捡秋”方式
实际上,“捡秋”有多种有趣且对植物无害的做法。例如,可以依据叶片颜色的深浅排列成彩虹图案。将树叶随意堆叠并拼贴成画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进行叶片涂鸦,如鹅掌楸叶片便适宜绘制小狐狸等图案。这些活动不仅富有创意,而且不会对树木等植物造成损害,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此外,将叶片制作成面具或花环,亦或进行树叶压印、树叶玫瑰创作以及叶脉书签的制作,均为上佳之选。这些活动既可确保植物不受损害,又能让游客实现亲近自然的愿望。
对游客的呼吁
游客们,请文明游览。公园系公共空间,大家有义务呵护其间的植被。我们期望公园永葆美丽与活力。在参与“捡秋”活动时,务必遵循公园规则,以恰当方式感受自然。若大家都能文明参与,公园将更显魅力,游玩体验亦将提升。此外,恳请游客们点赞并转发此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捡秋”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