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诈骗活动如同阴影般笼罩,居民财产安全面临持续威胁。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东保社区主动出击,致力于保护居民的财产安全,开展了一系列反诈骗宣传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
社区活动背景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猖獗,手段频繁更新。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东保社区以居民利益为重,决定进行反诈骗宣传。近期,诈骗案件在多地区频繁发生,城市与乡村居民均遭受财产损失。钱塘区同样面临此问题,因此社区迅速组织了此次活动,旨在保护居民财产安全。社区内多数居民对新型诈骗手法缺乏了解,容易上当受骗,这也是社区举办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保社区认识到,随着诈骗手段的持续演变,亟需迅速行动。为此,他们着手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旨在保障居民财产安全。随后,社区工作人员着手细致筹备反诈宣传的各项工作。
活动中的测试题
在活动期间,社区为居民精心设计了“反诈达人测试题”。这些试题内容广泛,涉及多种常见的诈骗手段。例如,针对年轻人常见的“刷单”骗局,这种诈骗利用了人们渴望轻松赚钱的心理,诱骗了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人。此外,“投资”诈骗也吸引了众多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中老年人。测试题中还包含了“购买黄金”和“扶贫补贴退费”等诈骗形式。
活动现场,居民们踊跃细致地完成测试问卷。这一环节使他们对诈骗案件的种类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采用测试问卷的形式,促使居民主动学习诈骗手法,其效果远胜于单纯的说教。答题过程中,居民对诈骗的伎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居民亲身经历分享
在活动期间,众多居民分享了他们的个人经历。王大伯提及,他收到了一条来自人社局的积分到期通知短信,实则系诈骗手法。这类骗子冒用官方机构名义,极具欺骗性。此外,某小区居民张女士透露,她接到一名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有低价黄金出售,她险些上当。这些案例均真实反映了居民的遭遇。
诈骗手段的丰富性显而易见,令人难以全面防范。此番交流使在场居民认识到,诈骗行为可能随时发生,警觉性必须始终保持。众人进一步意识到,掌握更多反诈骗知识对于自身和家人至关重要。
针对性讲解
社区工作人员及辖区民警针对居民答题情况进行了辅导。他们通过近期发生的事例,着重讲解了电信网络及养老诈骗等手法。当前,大量电信网络诈骗利用虚拟号码拨打电话,受害者难以察觉。养老诈骗则常针对老年人,利用其判断力不足的特点进行欺诈。
社区工作人员及民警向居民发出警示,提醒他们对于未知来电保持警惕,避免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他们强调居民应遵循“三不”原则,即不轻信陌生信息、不轻易汇款、不随意回复。此类实用性强的指导,有助于居民更明确地掌握防范诈骗的方法。
奖励机制促进参与
社区为答题居民提供反诈主题的纪念品,以此激励他们踊跃参与。这一激励机制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热情参与。居民们普遍认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既能增长知识,又能获得小礼品,实为一件乐事。
奖励机制显著提升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促使更多居民积极学习反诈知识,从而整体增强了社区的反诈意识。同时,这也对社区未来反诈工作的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持续宣传计划
东保社区白杨街道表示,将持续进行宣传形式的创新。社区认识到,单次活动无法满足需求。未来宣传中,社区将采纳更多贴近生活、富有特色的手段。例如,制作反诈主题短视频,在社区公共显示屏上循环播放。同时,还将举办反诈知识演讲比赛,以加深居民对反诈知识的理解。
持续创新宣传手段,强化居民反诈意识,旨在切实保障财产安全。您是否认为此类反诈活动具有启示意义?同时,欢迎点赞及转发文章,助力更多人提升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