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义乌市北苑街道联合花园社区志愿者、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师生共同开展了一项以“秸秆焚烧危害”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该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秸秆禁烧的认识,促进农业废弃物的科学处理。此举是当前基层环保工作的积极探索,对社区环境改善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价值。
活动开展形式多样
活动初期,志愿者分成小组,深入农田。在朱溪塘区域,他们设立了“严禁焚烧秸秆”的警示牌。他们耐心地向正在耕作的农民阐述秸秆焚烧的负面影响。焚烧秸秆会导致空气质量急剧恶化,对周边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此外,还存在火灾隐患,若火势失控,可能蔓延至大片农田及邻近建筑。秸秆焚烧产生的灰烬还会损害土壤,降低土壤肥力。
被引导的农户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处理秸秆。他们被指导将秸秆放置于安全区域。同时,志愿者鼓励更多人加入秸秆清理的行列。众人团结一致,对田间散落的及堆放的秸秆进行整理,捆绑后装车,确保秸秆迅速从田间移除。
创新的秸秆回收方式
北苑街道提出了一项创新举措,即通过秸秆回收来兑换化肥。在指定的地点,农民可以将自家农作物的秸秆带来,以此换取有机肥料。这一交换方式极为实用。对于农民而言,原本无处处理的秸秆找到了新的用途,并且还能换取有用的肥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从环保的角度看,这种方法有效避免了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问题。该模式使得政府、农民和企业三方均受益。政府得以有效实施秸秆禁烧政策,农民获得了实际利益,企业则获得了原材料或市场资源。
活动对环保意识的提升
此活动使农户的环保观念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过去,众多农户对焚烧秸秆的负面影响缺乏充分认识。在志愿者的深入讲解和亲身实践指导下,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意识到不焚烧秸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种观念有望持续传播,惠及更多人群。
促进了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过去,秸秆通常被直接焚烧,而今它们被转化为资源,例如有机肥料的制作原料。此举为农业提供了循环利用的新途径,将农业废弃物变为了宝贵资源。
鼓励更多人参与环保
北苑街道期望通过本次活动积累宝贵经验,吸引更多居民参与环境保护事业。旨在以点带面,营造社区、街道乃至整个区域的环保氛围。此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基层层面的有效实践。活动从环保出发,逐步为打造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例如,在某村集体举办环保知识普及活动之后,曾经随意丢弃垃圾的村民现在开始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这种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后续的秸秆禁烧工作行动
北苑街道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计划。街道将持续致力于秸秆禁烧的宣传活动。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阶段进行。同时,街道还将组建巡逻队伍。这些队伍将在不同时段进行持续的巡查。其目的是彻底消除秸秆焚烧的风险。街道设定了清晰的目标,即确保辖区内地域内不发生秸秆燃烧,不出现因焚烧秸秆而产生的烟雾,也不让任何土地因焚烧而变黑。
在秋季收获期间,将增强巡查频次与宣传广度,确保秸秆焚烧禁令得到有效执行。
版权声明及联系方式
需特别指出,版权相关事宜。本文所述义乌市北苑街道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若发现信息来源不准确或侵犯权益,请通过指定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为jpbl@jp.jiupainews.com。我们期待此类环保行动在公众传播与监督中进一步繁荣。此外,您是否参与过类似志愿活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同时,我们也鼓励大家点赞及转发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