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阳江对萧山区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钱塘江的一条关键省级支流,更是萧山区的“母亲河”。该河流全长28.2公里,流域覆盖面积达351.7平方公里,滋养了萧山南部地区的独特风情,构成了萧山的精神内核。萧山区在河流的综合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值得特别关注。
贯彻治水战略
萧山区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战略作出积极响应。在过去十年间,该区主要领导的大力推动下,投入了全部精力。这一举措展现了萧山区对上级指示的紧密跟随态度。该区深刻贯彻“两山”理论,该理论为治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为浦阳江的全面治理确立了稳固的政策支撑。
萧山区在实践层面,已将相关理论应用于众多治理实践,涉及水资源开发、水生态维护及水环境整治等多个领域。这一过程充满挑战,对人力、物力及财力投入要求极高。尽管如此,萧山区依然坚定不移地推进综合整治工作。
重点工作开展
萧山区在浦阳江综合治理项目中,实施了多项关键任务。其中包括对滩地的整治与开发,整治面积达到363万平方米,两岸绿化覆盖面积达135万平方米。此外,还关停或取缔了沿岸不符合规定的多处场所,涉及畜禽养殖场292家、企业289家、矿山及加工设备27家、黄沙(煤)码头21家。
浦阳江环境治理得以加强,得益于众多污染源的清理。同时,截污纳管和“三河”歼灭战等行动正按计划推进。沿线违章建筑拆除和管控、障碍清除及执法工作均保持严格。此外,对于新批准的项目实施严格控制。这些举措相互关联,体现了萧山区对浦阳江治理的全方位规划。
河长体系完善
萧山区通过优化区、镇、村三级“河长”制度,强化浦阳江治理。该制度确保了河道清洁工作的全面覆盖。“河长”们肩负着关键任务,负责对河流状况进行监督与整治。
在当前体系内,各级“河长”肩负着具体职责与目标。该机制确保,河流一旦遭遇水质恶化或非法排污等状况,能迅速锁定责任人并迅速处理。此体系持续维护浦阳江治理成效。
流域共治探索
萧山区依托“流域共治”策略,积极推动区域间生态补偿和协同治理。该区已出台浦阳江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的执行方案,并与诸暨市达成了相关协议。自连续三年起,萧山区每年向诸暨市划拨800万元作为补偿资金,此款项主要用于浦阳江流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和整体治理工作。
杭绍两地区县正积极研究设立流域共治联席会议机制、联合执法体系以及联动组织架构。这种跨区域协作模式突破了地域界限,共同为浦阳江的治理提供策略,显著提高了浦阳江治理的整体成效。
乡村建设发展
浦阳江沿岸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萧山区,共有134个乡村被提升,其中86个位于浦阳江流域。在这些乡村,借助沿江整治的契机,民宿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村民们因此获得了收益,丰富了收入渠道。
浦阳江两岸乡村因环境治理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而焕发新生。这一过程不仅呵护了自然环境,还显著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堪称将“两山”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典型范例。
生态效益显现
浦阳江经过整治,其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上游进化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水平,浦阳江出海口断面水质维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三江口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达到了100%,同时,浦阳江流域内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恢复和提升。
通过构建生态景观带、休闲旅游区以及绿色产业成长带,我们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这一成果是浦阳江综合整治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其他地区可以借鉴学习的典范。
浦阳江的治理成效斐然,请问贵地是否也有类似的成功河流治理实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相关信息。此外,不妨点赞并转发本文,让更多人了解浦阳江的治理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