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柳梧铁路传来喜讯。盘龙柳江特大桥主桥的首节钢箱梁,重量达240吨,已成功吊装到位。这一重要进展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钢箱梁拼装阶段,成为众多关注者关注的焦点。
项目背景与意义
柳梧铁路的建设承载着重要价值。广西的交通发展历来受到高度重视。铁路的完工将显著提升区域交通便捷度,并推动贸易和人员往来。盘龙柳江特大桥,全长3787.424米,是柳梧铁路的关键工程。桥的建成将优化当地交通网络。工程位于柳江之上,其完成有助于提升广西的交通地位,并推动当地及沿线经济的快速增长。
当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进步,大型工程的启动与推进紧密联系着民众生活。以盘龙柳江特大桥为例,其巨型规模承载了众多民众对便捷交通的渴望。该桥不仅将提升当地居民的日常出行条件,而且在吸引外部投资等方面扮演关键角色。
桥梁主体概况
盘龙柳江特大桥的主跨桥梁设计独特,桥梁全长达629米,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箱梁结构,并配备了双塔双索面斜拉系统。其主跨长度为326米,单次跨越江面显得格外壮观。主桥的钢箱梁重量约为7100吨,分为38个节段,这一系列数据展现了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此外,该工程还使用了660吨级的浮式起重船进行吊装作业,这一作业模式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还要求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以确保吊装作业的安全与精确。
施工团队在建设过程中遭遇了众多困难。桥体的重量及其结构的复杂性构成了主要挑战之一。每个桥段安装的精度需达到毫米级别,以确保大桥整体结构的稳固与安全。此外,在吊装重量极大的钢箱梁时,对吊装设备和操作过程的谨慎至关重要,因为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钢箱梁加工生产难点与对策
为应对运输超宽难题,施工团队在钢箱梁制造阶段引入了创新技术。他们将钢箱梁沿腹板垂直切割为五段,并分别运输至施工地点进行组装。此法要求对钢箱梁进行细致的拆卸与标识,以确保现场组装的精确性。这不仅对加工工艺提出了挑战,也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考验。
项目团队邀请了行业内的资深专家,深入参与项目论证,并编制了专门的施工计划。此举旨在确保在遇到各种复杂状况时,施工过程能得到最专业的指导。此外,通过运用BIM技术对钢箱梁的加工、吊装和滑移环节进行全流程模拟,施工团队在操作前就能预判潜在问题,以此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有效减少施工中的错误和延误。
确保钢箱梁吊装的措施
在钢箱梁吊装作业中,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项目组专门设计了高强度的顶推支架临时结构。此结构需符合一系列指标,以确保其能承受所需的荷载。正是由于这些措施得到了有效执行,240吨的首节钢箱梁才得以准确无误地完成吊装。
为确保吊装作业的精确度,施工前需进行详尽的数据采集与计算。吊装过程中的起始高度、角度以及最终位置等关键环节均需准确无误。现场监管人员需对每一步骤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施工人员严格遵循既定操作规程。如遇任何偏差,应立即进行修正,以维护吊装作业的品质与安全。
建设团队的智慧与努力
项目团队整体表现出卓越的智慧和辛勤付出。施工人员不畏恶劣天气,无论酷热还是风雨,始终坚守在工地上。技术人员深入研究技术细节,确保每个步骤均无疏漏。
专家们依据其深厚的专业知识给予了专业性的指导。在编制特定施工计划阶段,他们的意见显著提升了计划的周密性。项目团队内部的紧密合作对成功至关重要,各部门间相互支持,携手攻克了一系列工程难题。
对未来的展望
首节钢箱梁成功吊装到位,为盘龙柳江特大桥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后续的钢箱梁拼接作业将依照预定计划有序展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桥有望按时完成建设。
大桥建成后,当地将经历哪些具体变化?这一问题引人深思。我们热切期待读者在评论区展开讨论。此外,若您认为本文具有价值,请给予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