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夜晚,三峡大学体育馆灯火辉煌。在此,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秋季艺术节及美育思政课程汇报演出盛大举行。该演出亮点众多,艺术与思政教育巧妙结合,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艺术节的主题与形式

三峡大学金秋艺术节:青春与梦想的交响,艺术与思政的完美融合  第1张

本次艺术节及思政课汇报活动以“艺术融合思政”作为核心线索。这一特色线索让演出不仅成为了一场艺术的盛会,更成为了一次思想的洗礼。演出通过舞蹈、歌曲、朗诵、情景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诸如,各式各样的节目如同璀璨的星辰,在舞台上相互映衬,全方位展示了青年师生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成效。这种多元化的表演方式,使观众能够全面体验到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状态。青年师生们通过自己的表演,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既怀揣梦想又脚踏实地、敢于想象又善于行动的奋斗姿态。

艺术节演出部分巧妙构思。以“金秋岁月,你好祖国”作为开场,分为“秋之实”“秋之忆”“秋之华”三个部分,并以“秋收丰盈,祝福中华”作为落幕。整体布局如同层次丰富的文章,逐层深入,从多角度阐释了主题的丰富内涵。

精彩节目的内涵

节目内容富含深意。例如,《云水伊人》舞蹈、《水韵组曲》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舞蹈,这些作品生动描绘了师生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的努力与成就。可以设想,师生们就像勤劳的农夫,在学术与职业的田地里辛勤耕作,最终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而《站在光里的人》歌曲、《江河之上》原创朗诵、《抉择》舞蹈、《青春告白祖国》原创编曲红歌新唱,则深刻表达了师生对兴水报国的情感。观众所见证的,不仅仅是表演,更是师生们铭记历史使命、真挚向祖国表达爱意的真挚情感。

舞蹈作品《从来银杏不负秋》、原创情景剧《心向光明》以及《盛宴》以校园中的银杏树为背景,巧妙融入杰出校友的感人故事,对于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显著作用。这些作品不仅充分体现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课程特色,还彰显了追求美与和谐共生的精神理念。

三峡大学金秋艺术节:青春与梦想的交响,艺术与思政的完美融合  第2张

演职人员与筹备情况

团委在本次活动中扮演关键角色,动员了近400名演职人员加入。这近400人的团队,宛如一群满怀激情的追梦人,共同追求一个舞台梦想。筹备工作持续了超过两个月,这期间的细致准备,宛如精心打磨一件宝贵艺术品,每一个环节均不容忽视。这一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涵盖了节目排练、舞台布置等多个环节,旨在为观众呈现一场水准上乘的演出。

嘉宾与观众阵容

活动现场人流如织,气氛热烈。学校各部门及各学院的主要负责人悉数出席,他们的参与充分展现了学校对本次活动的关注。宜昌市团委及多所高校团委的负责人亦到场观摩,此举有利于加强校际间在美育与思政课程领域的交流与学习。唐家湾中小学及全校师生代表共计1500多人参与其中。如此庞大的观众规模有力地证明了活动的广泛影响力。来自不同领域的观众汇聚一堂,共同享受这场艺术与思政相结合的文化盛宴。

活动的意义与目标

三峡大学金秋艺术节:青春与梦想的交响,艺术与思政的完美融合  第3张

本次演出具有重大意义。它致力于引导师生在“第二课堂”和美育思政课程中展现人文素养。此类活动不仅为师生提供展示实践成果的舞台,也是弘扬探索精神的关键途径。当前,青年成长不仅需掌握专业知识,更需加强人文素养,而此类活动在提升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这种艺术与思政相结合的活动模式,体现了创新教育的精神。目前,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成为关键议题,此类活动恰好提供了出色的示范。

三峡大学金秋艺术节:青春与梦想的交响,艺术与思政的完美融合  第4张

对未来活动的展望

金秋艺术节与美育思政课汇报演出圆满落幕,引发了对未来类似活动前景的期待。我们不禁思考,思政课能否吸纳更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能否吸引更多地域的团队参与交流?这些问题亟待深入探讨。本次活动为未来的探索打下了坚实基础,期盼未来涌现更多主题相近、形式创新的活动,让广大青年师生从中受益。

亲爱的读者,关于如何使此类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活动在校园内产生更显著影响,您有何见解?期待您的评论参与、点赞以及文章的转发分享。

三峡大学金秋艺术节:青春与梦想的交响,艺术与思政的完美融合  第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