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思明区发生的一起出租车司机与运营公司纠纷中,司机薛师傅因对运营公司的收费有异议,拒绝支付3.56万元未提供发票的费用。作为回应,运营公司锁定了计价器达10天,而薛师傅则要求赔偿因停运造成的损失。这一事件凸显了司机与公司双方在利益诉求上的显著分歧。在矛盾出现时,双方未能保持冷静进行沟通,反而采取了对抗态度。
为何这款计价器的影响力如此显著?事实上,它与出租车日常运作紧密相关。若计价器被锁定,出租车便丧失了正常运营的必备设备,进而直接影响到司机的收入。
背后的协议约定
薛师傅通过朋友的推荐开始从事这一行业,并与出租车运营公司签订了《挂靠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以12%和88%的比例共同投资运营出租车。公司每月从投资中提取500元作为固定收益,而逾期付款则需由薛师傅承担滞纳金。该协议构成了双方合作的基础。不过,协议中关于费用的规定后来成为了双方争议的主要起因之一。
公司或许认为按协议收费并无不妥之处。然而,从薛师傅的视角来看,费用偏高且缺乏发票,这让他感到自身权益受到了损害。此类在协议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在众多类似合作关系中较为常见。
缴费与开票的争议
薛师傅对运营公司的高收费及未提供正规发票表示不满,经过多次尝试协商未果,他选择了拒绝支付费用作为抗议手段。在商业交易中,发票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对薛师傅而言,这是他应得的合法权利。然而,运营公司在发票问题上未能满足薛师傅的合理期望,因此他以此作为拒绝缴费的依据。
运营企业可能更侧重于费用的收取,但未充分认识到开具发票的必要性。这一环节的缺失,成为加剧矛盾升级的关键因素。在缴费与开票问题上,双方意见不一,难以形成统一看法。
计价器被锁的影响
薛师傅因欠费问题,其出租车计价器被运营公司锁定长达10日。在这期间,薛师傅的车辆无法正常行驶,运营受阻。运营公司的这一强硬做法并未促使薛师傅主动缴纳费用,反而引发了薛师傅要求赔偿损失的诉求。
出租车司机每日不出车,即意味着失去一天的收入来源。对于薛师傅而言,连续10天的停运无疑会对他的生活产生显著影响。运营公司是否已深思此举措对司机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双方各自的观点
薛师傅主张,由于公司擅自控制计价器,他应获得10天的停运赔偿。他坚信,在运营中,他有权正常作业,但公司的行为明显侵犯了这一权利。另一方面,出租车公司回应称,薛师傅未能按时缴纳费用,已构成违约,根据挂靠协议,他应支付违约金。然而,鉴于他的停运损失,公司已对违约金进行了相应减免。
双方各自从个人角度出发,试图为自己的举动寻找合理依据,均坚信自身行为无误。如此对峙态势,若无外部力量干预,解决难度极大。
法院的判决依据和结果
思明法院审理后认定,尽管相关政府部门已明确规定不得因驾驶员未缴费而锁定车辆计价器,但运营公司依旧执行了此行为,侵犯了薛师傅的合法权益。因此,法院支持了薛师傅关于赔偿误工损失的请求。然而,薛师傅在未缴费前要求发票并以此为由拒绝支付,已构成违约,需自行承担40%的责任。
此裁决显得相当公允,既保障了薛师傅的合法权益,亦对其部分过失予以考虑。各位读者,您们觉得这一裁决是否公正?期待您们对这一事件提出意见并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