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亲子驿站防震减灾科普馆之旅:萌娃亲身体验,安全自救技能大提升  第1张

晋江地区近期举办了一项由晋江经济报亲子驿站发起的重要活动,吸引了金井、深沪、东石等区域的众多亲子家庭参与。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儿童的防灾减灾意识。面对当前灾害频发的背景,培养儿童这方面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该活动巧妙地将防灾教育融入亲子互动中,成为了一次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众多家庭对此作出积极回应,共同踏上了这场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之旅。

晋江亲子驿站防震减灾科普馆之旅:萌娃亲身体验,安全自救技能大提升  第2张

科普馆内资源充沛,为亲子提供了理想的学习场所。展品种类繁多,生动展示,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目光。踏入馆内,孩子们便被深深吸引,眼中流露出的好奇为知识的传授打下了浓厚的兴趣基础。

晋江亲子驿站防震减灾科普馆之旅:萌娃亲身体验,安全自救技能大提升  第3张

晋江亲子驿站防震减灾科普馆之旅:萌娃亲身体验,安全自救技能大提升  第4张

讲解员揭开地震神秘面纱

讲解员采用新颖手法为小朋友们介绍地震相关知识。在科普馆内,讲解员借助多媒体设备和实物模型进行展示。她详尽解释了地震的成因,强调地震是地壳内部应力积累至临界点后释放能量的自然现象。比喻来说,就像橡皮筋被拉伸至极限会断裂,地壳在变形达到极限时也会引发地震。生动的演示使孩子们对科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讲解员用语平易近人,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认知。她指导孩子们学习地球板块的构造,在板块展示区域,借助高科技手段模拟板块运动,孩子们目睹了板块间的复杂且奇妙互动,从而更直观地理解了地震形成的机制。

认识地震征兆

认识地震的前兆对于地震应对至关重要。在地震征兆展示区,解说员向孩子们传授可能出现的地震前兆。例如,动物的不寻常举动,如老鼠搬家、地下水位的变动、地光或地声等现象。这些前兆在历史地震发生前曾多次得到证实。她提醒孩子们和家长,尽管不能仅凭这些征兆来预测地震,但提前知晓可以促进早期预防措施的实施。

在地震多发的区域,居民们常会留意动物的行为变化,此类观察甚至演变成一种简便实用的民间地震预测方法。这一做法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地震风险应对文化,因此,向孩子们传授相关知识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体验地震模拟小屋

倾斜小屋环节旨在让小朋友们深刻体会地震的破坏力。该小屋采用独特设计,能模拟地震发生时房屋倾斜的现象。在家长的陪同下,孩子们进入小屋进行体验。部分孩子一进入便显露出紧张的神情,对房屋在地震中摇晃不稳所引发的恐惧感有了直观感受。这样的亲身经历显著增强了他们对地震危害性的认识。

该活动有助于培养儿童应对地震的心理素质。在遭遇地震时,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更强,不易陷入极度恐慌。同时,他们能够运用在模拟小屋中学到的知识,有效应对紧急情况。

学习急救技能

活动现场,急救技能的教学是关键环节。讲解员着重指出,在紧急时刻,正确的急救操作能够拯救生命,减轻伤害。紧接着,她进行了海姆急救法的演示。她向家长详细阐述了操作原理,并说明了适用情况。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家长们积极参与互动体验。例如,吴沛桐的家长便在此过程中掌握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帮助异物卡喉者的方法。这一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实用,尤其是对于有小孩或老人的家庭。

海姆急救法之外,掌握正确的伤口包扎方法同样关键。讲解员对包扎的细节进行了详尽阐述,旨在防止包扎过紧或过松。这一技能对于处理地震等灾害引发的外伤至关重要。

活动得到家长好评

活动落幕,家长们普遍评价积极。他们的认可凸显了活动的意义。吴沛桐的家长提到,孩子掌握了实际知识,家长自身也受益良多。蔡锦航的家长同样认为活动富有成效,不仅学到了防震减灾知识,还掌握了急救技巧。众多家长表示收获颇丰,此活动为家庭安全教育树立了榜样。对此,您认为此类亲子活动是否应在更多地区推广?欢迎各位积极留言、点赞及转发此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