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贿赂背后的真相:一个乡贤的百亿项目如何被贪腐吓退?  第1张

云浮罗定市财政局前副局长受贿案受到广泛关注。该案不仅揭示了官员腐败问题,还突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此外,罗定市纪委监委对此采取的积极措施也显得尤为关键。

财政局副局长受贿被指控

近日,罗定市人民法院庭审中,财政局前副局长黎某因受贿被控。他供认,利用职权之便,在项目招投标审批环节大肆谋取私利。黎某以“手续复杂”、“关系疏通”、“进度加快”等为由,多次向参与政府投资工程的企业索贿。其行为严重违背了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调查发现,短短数年间,已有超过20家企业被迫向其行贿近300万元,这一数字令人震惊,揭示了黎某受贿行为的猖獗性。

罗定市遭遇乡贤因官员贪污腐败而放弃投资项目的案例。原本打算回乡创业的乡贤,在项目协商阶段,遭遇市内相关部门负责人索贿,最终选择撤资。这一近百亿的项目因此与罗定市失之交臂,凸显了腐败现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严重负面影响。

纪委监委强化监督执纪

罗定市纪委监委在1至10月期间,对营商环境治理投入了大量精力。他们主要针对“吃拿卡要”、权钱交易、政商勾连等现象进行整治。在此期间,共查处涉及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员54名,这一数字体现了纪委监委在治理不良营商环境方面的坚定决心。他们的努力使得经济损失得以挽回,总额超过3000万元,这对罗定的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他们视消除腐败与不良风气为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步骤,着力改善发展中的“软环境”,确保地区实现高质量增长。此类举措展现了纪委监委对整治不良风气的坚定决心,也让当地企业和居民感受到了其打击不正之风的力度。

做好查办案件后续工作

罗定市纪委监委正积极应对当前案件,同时注重未来发展方向。他们密切监视着责任缺失、监管漏洞、工程投标违规、领导干部干预项目等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已推动实施招投标领域问题的专项整治方案。

全市21个镇街及90个市直部门均需开展自我检查和整改,同时,已制定并完善了包含“亲商护企·监督同行”在内的10余项相关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旨在有效约束和监管权力运行,预防工程建设等领域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此举,旨在确保公职人员廉洁奉公,并保障工程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同时防止干部因利益诱惑而败坏风气。

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为提升商业环境,市纪委监察委主动行动。他们组织了“改善商业环境政企对话会”,此会促进了政府与企业的深入交流。此外,他们发布了政商互动的正面与负面行为指南,划定了行为边界。同时,设立了针对窗口服务领域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一键举报”平台,便于公众和企业对腐败行为进行监督和报告。

近日,曝光了6起窗口工作人员违规行为及推诿责任的典型案例。同时,针对重要科技企业、重大项目和关键发展平台,设立了“纪企直通”联络机制,并组建了专门的服务团队。这些举措有助于职能部门更有效地履行职责,高效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

独角兽企业落户的启示

9月,罗定市迎来粤东西北地区首家企业微容科技二期项目智慧工厂的奠基仪式。该企业投资额高达30亿元。此事件凸显了罗定市,作为粤西地区后起之秀的县级市,所展现出的强大吸引力。

罗定市对土地供应、规划审批、金融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广泛关注。尤为关键的是,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对破坏营商环境的零容忍立场,不仅树立了典范,也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举措,是对他们长期致力于打造优良发展环境的最佳回馈。

营商环境的持续重视

正风反腐行动非短期行为,需持续进行。此举措顺应民意,对企业来说,实现健康发展需依托优质的商业环境;对地方发展而言,推动高质量增长同样需要这样的环境。罗定市在财政局副局长受贿案等事件后,更应坚定地继续走纪委监委推动的反腐与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那么,在当前成果面前,其他地区能否借鉴罗定经验以改善本地商业环境?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并对本文内容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