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耕地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淮上区吴小街镇图斑整改工作的进展,不仅关系到耕地保护红线的坚守,更关乎粮食安全的底线,其成败备受关注。
高度重视多次部署
吴小街镇深刻意识到耕地改革的关键性。自今年起,该镇致力于加强耕地保护,并动员镇村干部共同推进图斑整改工作。为此,他们已多次召开部署会议。以3月至5月为例,共举办了5次相关会议。在这些会议中,明确了图斑整改的具体任务与要求,并将任务细化至村级,落实到个人和具体图斑,确保责任到人,层层推进。同时,包村领导和干部深入一线,如同先锋部队,积极组织人力和机械进行整改,态度坚决,毫不马虎。
他们实施定期的调度机制。每10天举行一次针对图斑整改的调度会议,以追踪进展情况。在分析特定未整改图斑时,他们能够准确识别问题核心,迅速安排工作任务,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从而确保整改工作得以有序推进。
方案细化逐个击破
吴小街镇执行“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工作策略。工作人员对每一个问题图斑都进行现场核实和研究。自工作启动以来至8月,已核查约120个图斑,确保整改措施准确实施。整改完成后,立即进行验收和举证,这一做法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
他们对整改中的问题处理严谨。对各村的工作进度了如指掌,每三天便公布一次进度情况。对于进度滞缓、成效不佳的村落,将采取包括约谈三级包保负责人在内的强硬手段,确保行动迅速。例如,某村曾因进展缓慢,包保负责人被约谈后,该村工作迅速步入正轨。此外,还加强了执法监督体系,自7月起,镇国土所与执法大队每15天联合核查一次图斑,并建立台账,确保对情况心中有数。
宣传引导全民参与
为了促进民众参与耕地保护,各地村庄纷纷开展家访式宣传活动。尤其在7月这一农忙时期,宣传走访的频率提升至每周三次。此外,通过微信群、广播等渠道,广泛传播相关政策法规及粮食安全知识。据初步统计,约九成村民通过这些途径获得了耕地保护的相关信息。
群众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负面影响有了深入的认识,其责任意识随之增强。在广泛配合下,众多荒地得以复垦并迅速投入耕作,营造了干部与群众共同努力推动图斑整改工作的积极氛围。
任务量与质并重
吴小街镇不仅关注图斑整改的规模,而且对整改后的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在后续的验收环节,规定复垦土地的土壤肥沃度需达到以往水平的85%以上方可视为合格。此举旨在全面实现应清理则清理、应改造则改造的目标,同时,对质量把控更为严格。
耕地质量直接影响粮食产量,这一事实他们有深刻认识。因此,在执行“量”的任务过程中,他们持续进行土壤改良等措施。自10月起,他们开始投入资源,旨在提升土地质量。例如,他们采取了施用有机肥等手段,以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
治标还要深治本
吴小街镇认识到,仅着眼于当前整改是不够的。因此,他们计划从根本入手,解决根本问题,并构建长效机制。在土地用途规划阶段,他们将致力于从源头预防“非农化”和“非粮化”现象的再次发生。自明年起,将派遣专员对土地使用实施长期监督,以确保耕地安全得到持续保障。
规划中涵盖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其中一项便是于耕地周边构建更优的灌溉系统,以促进耕作效率的提高。这些既治标又治本的综合措施,将为耕地持续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持续跟踪确保清零
吴小街镇将坚定地持续跟踪。自11月起,该镇将指派专人,定期对已流出耕地进行图斑检查。计划从本月起,每月进行两次检查,以监测是否出现新的问题。
全镇齐心协力,致力于实现“图斑清零”目标,稳固现有成果,全面执行耕地保护政策,确保粮食安全底线。不知您的家乡是否也开展了类似的积极耕地保护活动?欢迎在文章评论区点赞、分享并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