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诈宣传广泛开展的同时,执行干警经过九年的持续努力追讨的款项,却遭遇了复杂的困境,交付工作受阻。尽管如此,法院的工作人员依然持之以恒,致力于归还案款。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与当事人之间警惕心理的交流,既充满趣味,又令人感动。
诈骗迷云
近期,诈骗手法不断翻新,针对诈骗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进行。四川邻水县的刘女士已深刻理解并记住了防范诈骗的重要性。当一名自称是垫江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人给她来电,声称她可以领取2016年遗失的1万元案款时,她毫不犹豫地挂断了电话。自那之后,对方频繁发起电话联系,但她始终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坚决维护着不泄露个人信息的坚定立场。
案件回溯
2016年,刘大姐负责的副食店不幸遭遇了盗窃事件,现金损失数额达到一万元。由于店内当时未配备监控设施,警方在长时间内未能锁定嫌疑人。然而,到了2019年,垫江县公安局在处理其他案件时,嫌疑人张三自愿承认了这起盗窃案。这一新发现为案件提供了新的突破,也为追回损失款项奠定了基础。
送款难题
垫江县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刘燚在接到涉案款项后,迅速通过电话与刘大姐进行了沟通。然而,刘大姐的警觉性导致款项的交付过程变得复杂,对刘燚而言,这变成了一个棘手的挑战。刘燚尝试要求刘大姐提供银行账户以便完成汇款,但这一请求遭到了刘大姐的婉拒。面对困境,刘燚选择亲自前往交付款项,但遗憾的是,自九年前起,刘大姐的行踪变得异常难以寻觅。
多方寻踪
刘燚与刘大姐户籍所在地的村干部进行了沟通,得知她已搬迁。紧接着,在邻水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的协助下,联合当地公安、民政等部门共同协作,最终核实刘大姐在该县某镇仍经营着一家副食店。经过不懈努力,款项送达到第一阶段的工作顺利完成。但至于刘大姐能否收到这笔款项,目前尚未有明确结论。
当面疑云
2025年4月18日午后,刘燚亲自前往邻水县执行款项的交付任务。在通话中,尽管刘大姐已经得知了确切的位置信息,她对他的真实身份仍持有疑虑。经过一番努力,刘燚最终抵达了刘大姐的副食店门口。面对眼前的刘大姐,她的面容与证件上的照片有几分相似之处,刘燚向她明确了自己的来意。尽管如此,刘大姐依然对其身份表示疑虑,同时对于当前骗子所展现出的巨大胆量亦持有疑问。
终得认可
针对刘大姐提出的问题,刘燚向她展示了公务执行证件,以此证实自己的身份。旁边有人对刘大姐进行安抚,表示:“这些人显然是法院的工作人员。如果您还有任何疑虑,可以拍照留下他们的形象。如果之后遇到任何问题,随时可以与我们取得联系。”听到这些话后,刘大姐的心情逐渐平复,警惕性降低。在接过那笔10000元现金之际,她的面容上显露出寻回遗失物品的愉悦,她连声表达感激之情,同时对于先前挂断电话及措辞不当的行为表示了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