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老工业城市问题重重!看如何在三方面破局?  第1张

四川自贡,这座兼具产业与文化历史的古老工业城市,正遭遇基础设施陈旧、城市资源使用不当等多重挑战,这些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在11月25日举办的“万千气象看四川”自贡专场活动中,自贡市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突出功能升级满足居住需求

自贡市高度重视城市功能升级,以此为基础推进城市更新。在居住领域,以“宜居”为宗旨推进各项工作。过去三年里,该市积极对463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致力于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此举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使居民在家周边即可满足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同时,该市在城市韧性建设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已建成海绵城市面积达45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总长64.3公里。此外,在产城融合方面,通过实施“退二进三”、“退城入园”等科学策略,加快构建高品质功能新区,促进产业、文化和居住的深度融合。

整体来看,这些功能升级举措有效增强了自贡市的城市竞争力,显著增强了城市的生机与活力。市民们已明显体验到城市功能进步所带来的居住品质飞跃。

山水塑形展现城市新美景

自贡市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在山水塑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城市规划方面,全市共保留了87座山体和74处水体,充分展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此外,该市还致力于构建绿道绿廊,目前绿道总长度已达到110公里。城市公园数量达204个,口袋公园数量更是超过350个。通过这些努力,城市建成区的绿地率达到了3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5.25平方米。

自贡市在城市大生态体系构建方面取得的成果,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其努力。依托绿道作为骨架、山体水体充当“绿肺”、口袋公园作为“细胞”的生态体系一旦成型,自贡便如同一座生态大观园,为居民与游客提供了美的享受,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惬意与舒适。

文化传承深植城市底蕴

自贡市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是城市更新的核心要素。因此,该市将针对文化遗迹的排查、登记及保护工作视为关键职责。为此,自贡市颁布了《自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借助法律手段强化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条例中明确将96处位于中心城区的历史建筑、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以及5个工业遗产纳入保护规划。此外,自贡市计划投入2.6亿元人民币,对31处文物建筑进行修缮。

此外,他们特别强调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精细化维护与升级。针对西秦会馆位于中华路、汇柴口至火井沱的这两处历史文化街区,实施了整治和修补工程;对于贡井老街等四个历史文化街区,则采取了原生态保护策略。这些举措有效地保证了历史街区的文化活力得以延续。

活化利用打造城市新地标

在文化传承领域,自贡巧妙地实施了一步棋,即推动传统情怀与现代潮流的跨界结合。他们对14座具有传统风貌的建筑进行了活化改造,如创建自贡汽车文化产业园、老盐场1957等新兴地标。这些地区曾属于工业“锈带”,如今转变为生活的“秀带”,并成为游客热衷的网红打卡地。此举不仅保留了历史文化的韵味,还吸引了大量现代游客,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这种活化利用的模式,为其他城市在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关系上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

对居民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自贡市的城市更新举措对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众多正面效应。小区改造、城市绿地的扩充以及文化街区的复苏等项目,均起到了积极作用。老年人得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安度晚年,青年人则拥有了更多休闲散步的场所,儿童则能在富含文化气息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此外,这些措施亦有效吸引了更多人才涌入自贡,推动了该市产业及其他领域的进步。

居民构成了城市的主体,城市更新的成效若能获得居民的满意,便堪称成功。在自贡市,居民们确实感受到了切实可见、触手可及的益处。

城市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自贡市的一系列举措为城市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绚丽的画卷。随着城市功能的持续优化、自然景观的日益迷人、文化底蕴的逐步加深以及新兴地标吸引力的不断增强,自贡正迈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解决老工业城市所面临的挑战方面,自贡的探索实践具有积极的示范价值。

读者朋友们,关于自贡所采取的城市问题解决方案,您认为它是否适合您所在的城市?期待您的评论、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