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在郑州举办了《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4)》的发布会。该报告犹如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全面展现了河南省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其中,城市宜居度下滑、居民获得感不足等问题尤为引人关注。

发布会相关情况

11月23日,郑州市成功举办了《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4)》的发布会。此次活动由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标志着该中心已连续11年发布河南社会治理年度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发行了该报告,对国内外全面了解河南社会治理现状具有深远影响。该中心自2012年10月成立以来,于2014年首次发布报告,至今已有10年历史,其地位显著,既是省级重点智库,也是高校新型品牌智库。

重磅!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4)发布,成河南治理晴雨表  第1张

该报告系河南省在社会治理领域发布的最为全面且具权威性的研究成果之一,每年一度的发布均标志着重要节点,反映出河南省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发展脉络。

数据获取方式

为确保报告结果的可靠性,本报告综合运用了多种调查手段,搜集了一手资料。这些手段涵盖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数据量大且种类丰富,充分展现了报告的严谨态度。每一种调查方法都如同一个敏锐的触角,深入河南社会治理的各个层面,触及不同群体的需求、想法和愿望。

报告基于深入的数据挖掘,构筑了坚实的分析基础,使其成为河南省社会治理与发展的实时反映工具。缺乏可靠数据支撑的文档如同无根之木,而本报告依托其稳固的数据基础,稳固立场,真实呈现了河南社会治理的现状。

宏观层面分析

报告从宏观层面,对2024年河南省的社会治理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涵盖了社会治理形势、县域治理、城市治理以及社会治理成效等四个维度。具体来看,在城市治理领域,2023年的城市宜居度相较于2022年有所下滑,且达到了近五年的最低点。这一现象可能表明河南省在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上遭遇了发展的瓶颈。

居民感知方面,获得感指数达到59.2分,属于“比较低”等级;然而,幸福感和安全感指数分别为74.5分和77.5分,均有所提高。这一现象表明,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某些领域已提升民众的感受,但仍有其他领域需要进一步改进。

在微观层面,众多社会议题受到关注,诸如女性老年人在公共生活中的参与度、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以及共同富裕议题。这些微观视角如同放大镜,将那些常被大众忽视的弱势群体和社会问题清晰地呈现于公众视野。

社区中老年女性的社会公共生活参与度以往鲜少受到关注,但近期在相关报告中已受到重视。同时,未成年人保护等议题亦不容忽视,它们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

河南省不同治理领域状况分析一

河南省在乡村振兴领域排名全国第三梯队,过去五年实现了13.21%的增长率,中部六省中增速领先。然而,在地级市及县域共同富裕方面存在隐忧,共同富裕指数大多介于25至42分,属于“较差”等级。县域居民收入水平指数差异显著,这表明河南省在乡村发展上并未实现全面均衡。

河南省在2023年的公共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该省共遭遇了50起突发事件。在这些事件中,相关部门对48起进行了公开回应,回应率高达96%,这一成绩值得认可。然而,也存在一定不足,即在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仅有29起事件得到了回应,占比不足六成。这一现象对于处理紧急情况可能对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和应对产生不利影响。

河南省各市在营商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郑州市的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城市,显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特别指出,郑州市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得分满分。这一情况反映出,在市际竞争与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亟需外部支持以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

河南省的数字政务服务表现卓越,已实现2542个政务服务系统云端部署,全程网办率高达95.1%。县域数字基础设施指数平均值达到90.38分,全国排名第二,这一成就彰显了河南在数字政务领域的快速发展及与现代化治理模式的紧密结合。这一进展对民众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意味着他们办理事务将更加便捷和高效。

广大读者们,针对河南省在社会治理各领域所呈现的诸多问题,请问您认为哪些问题最为紧迫,应当优先解决?我们诚挚邀请您点赞、转发此篇文章,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