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4 米高寒点位的盐井小学,寒冬时节竟暖意融融  第1张

11月22日,位于海拔1700.4米的水城区阿戛镇盐井小学,室外气温寒冷刺骨,而室内却洋溢着温暖与舒适。这一显著变化,得益于供暖项目的成功实施,成为当地关注校园环境改善的一大亮点。

1700.4 米高寒点位的盐井小学,寒冬时节竟暖意融融  第2张

盐井小学的昔日寒冬

盐井小学曾无供暖设施。该校地处高寒,环境颇为艰苦。自11月中旬至次年2月,这里常受严寒侵袭。长达3至4个月的冬季,师生们唯有靠增加衣物来抵御寒冷,这也使得日常的书写和行动变得极为不便。

然而,这一现象对教学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室内外,师生均身着厚重衣物。教师批改作业、记录笔记时手戴手套,学生亦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

供暖设备带来的改变

情况已出现显著好转。目前,学校的供暖系统已覆盖教学楼、宿舍楼及各类功能房间,供暖面积约为4500平方米,室内温度维持在18℃左右。学生孟珈羽欣喜地表示,现在穿着轻薄衣物即可上课,听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书写质量也有所提升。

供暖设施投入使用后,教学氛围显著改善。步入教室,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排列的8组取暖片,它们带来了温馨的暖意。教师不再受沉重衣物的限制,能够自由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则能集中注意力聆听,教室里不再出现频繁搓手跺脚的情况。

供暖设备的启用与保障

自11月3日起,盐井小学已正式开启供暖系统。每日清晨7时,学校员工便精准启动供暖设施,确保学生踏入教室即刻感受到温馨舒适的氛围。

该工作的保障机制有效保障了供暖的持续性。得益于这一精心设计的安排,师生们无需担忧突如其来的寒冷,从而能够全心全意地专注于教学与学习活动。

学生宿舍的温暖状况

学生宿舍楼内的供暖设施已正式启用。此前,廖昌杰同学返回宿舍时需蜷缩在被窝中取暖。如今,宿舍内温度宜人,床品亦变得更为轻薄。

供暖项目的实施为学生宿舍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孩子们因此拥有了更广泛的自由度,他们能够轻松完成作业、与室友进行深入交流等,这些变化充分展现了供暖对学生生活质量的正面促进作用。

水城区供暖项目的推进

水城区在学校供暖领域持续发力。2023年,成功筹集资金461.75万元,并启动了海坪小学的供暖试点项目。进入2024年,该区进一步扩大供暖范围,包括阿戛镇的盐井小学、亮岩小学,以及杨梅乡的杨梅小学和陡箐镇的冷坝小学在内的四所学校均实施了供暖工程。目前,这些学校的供暖系统已全部投入使用,供暖面积总计达到16402平方米,直接受益的师生人数为2913人。

水城区致力于优化教育环境,所实施的项目均遵循着先解决迫切问题,再逐步推进的策略。

其他办学条件的改善投入

水城区在推进教育设施优化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除供暖工程外,还包括对学生餐饮、食堂设施及偏远学校教师住宿的改善。在这些领域,该区每年投入资金超过一亿元。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强化农村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全面提高教育环境质量。您是否赞同当地持续加大投入以优化教育设施的行动?欢迎点赞、转发本文,并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共同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