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于11月22日发布通告,指出在近期对18大类1777批次食品进行的抽检中,发现有37批次产品不合格。这一发现加剧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同时也对食品企业提出了警示。

微生物污染问题突出

本次抽查揭示,十一家商家因微生物污染问题受到关注。其中,济源市的小换商店等四家店铺销售的饮用水存在铜绿假单胞菌超标现象,不符合相关标准。长垣市顺福德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水蜜桃复合果汁饮料和新安县正村森熠便利店销售的竹叶水,菌落总数均未达到规定标准。内黄县小蛮螺螺蛳粉东庄店餐饮店使用的自消毒餐饮具也存在问题。这些情况反映出,众多商家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对微生物的控制不足,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消费者在购买时难以辨识产品内部的微生物污染状况,监管部门需考虑如何强化监管措施。

农兽药残留情况堪忧

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形势严峻。汝州市邵轩生活超市的生姜检测出噻虫胺超标,河南兰美人和超市有限公司的大葱发现噻虫嗪超标,豇豆同样存在噻虫胺和噻虫嗪超标现象,而汝州市百宸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圆椒也未能达标。此外,辉县市的猪肉检测出氯丙嗪超标,周口市淮阳区牛肉氟苯尼考超标,郑州航空港区的牛蛙恩诺沙星超标,河南省裕隆时代百货有限公司购物中心店的冷水鲟鱼恩诺沙星超标。这些仅为抽检中的一部分,市场上流通的农兽药残留超标食品究竟还有多少?农兽药残留问题长期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亟待引起重视。

重金属污染需重视

检查结果显示,重金属污染问题同样存在。郑州市佰佳顺超市有限公司三全路分公司销售的干裙带菜样本中,铅含量未达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铅,作为一种重金属,过量摄入会对人体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造成严重损害。那么,这些铅含量超标的裙带菜是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流入市场的?面对这类可能引发慢性健康危害的重金属污染食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监管原料采购和加工过程,绝不能因追求利益而忽视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

洛阳市孟津区的先东百货超市所售东北黑木耳检测出苯甲酸及其钠盐含量超标,这一现象属于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的范畴。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本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确保消费者健康,但此次超标事件显然违反了这些规定。商家是否因保存或外观等因素违规添加了这些成分?这一问题亟需相关部门深入调查。若对此问题视而不见,恐将引发更多商家为追求利益而效仿,后果不堪设想。

监管应持续加强

此次抽检揭示了众多食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必要持续增强抽检强度,拓宽抽检覆盖面。同时,针对违规企业和商家,应强化处罚力度。当前处罚措施是否能够有效震慑违规行为?唯有更加严格的监管与严厉的处罚,方能有效降低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的风险。

消费者如何自保

众多食品安全隐患之下,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务必提高警惕。建议优先挑选知名品牌及信誉良好的商家。同时,应细致查看食品标签及产地等关键信息。然而,消费者并非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在现行的食品安全状况下,消费者除了谨慎之外,还能采取何种措施?期待大家为本文点赞并转发,同时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您所遭遇的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