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张家港传来了令人鼓舞的消息。在这一天,在张家港海事局的护航和长江引航中心张家港引航站的引领下,名为“永盛”的轮船从张家港码头成功启航。这艘轮船的目的地是南极,将执行第41次考察任务。这一事件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彰显了多个部门的紧密协作,还关联了众多关键任务。

永盛轮出发背景

永盛轮再赴南极,开启中国第 41 次南极考察任务  第1张

11月20日,对此次行动而言,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期。当天,位于长江沿岸的张家港码头,“永盛”轮开始了它的航行之旅。这艘2万吨级冰级多用途船,并非初次承担极地航行任务,丰富的经验是其被选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其任务明确,即向南极秦岭站运送必需的建设物资。南极考察队已于11月1日从国内出发,预计将于2025年5月返回。在这段时间内,“永盛”轮的物资运输任务显得至关重要。正如以往南极考察所证实的那样,物资运输是建立考察站点和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石。

此次“永盛”轮的运输量是否能满足秦岭站建设需求,这一问题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深思。

引航站承担重任

长江引航中心张家港引航站负责了“永盛”轮的引航任务。为确保航行安全,该站采取了多项积极措施。他们举办了专题会议,严格筛选了最佳开航时机,并细致制定了引航操作流程及应急计划。同时,他们进行了航前动员,组建了一支由劳动模范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引航队伍。劳模带领团队准时将“永盛”轮引领入江并成功靠泊,全程监控装载情况,并保障了引航“绿色通道”的畅通。所有这些举措均致力于在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的基础上,确保引航任务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的引航过程中,引航团队将面临怎样的突发情况考验?

张家港海事局的保障

张家港海事局积极致力于保障“永盛”轮在港口的安全通行。该局主动提升协作效率,并提供了高效的前沿服务。他们与码头单位及船舶进行了预先沟通,针对“永盛”轮的进港时间和船舶的具体需求,结合福南水道的航行状况,细致地编制了详尽的船舶进港停靠方案。这一措施有效地保障了船舶能够顺利无障碍地抵达港口。

永盛轮再赴南极,开启中国第 41 次南极考察任务  第2张

张家港海事局在“永盛”轮进出港口期间,严格执行了水上交通“大交管”策略,成效显著。通过“智慧海事”平台,该局及时发布了航行安全信息,并敦促所有过往船舶提高警惕。对“永盛”轮,实施了全面而立体的交通组织和现场维护措施。

资深港口国监督检查官在执行任务时,依据众多国际公约的严格规定,究竟采取了何种方式,实现了检查工作的细致与高效?

安全措施落实

在引航阶段,所有安全规程均得到严格遵循。信息化手段得到充分运用,实现了航程的全程监控和即时岸基支持。具体而言,借助先进的通信设备和传感器,实时监控船舶的实时位置与状态等关键数据,以便在出现异常时能够迅速响应。这一措施旨在确保“永盛”轮能够按时且安全地开启航程。

那这种信息化安全保障的全面性和及时性要如何持续提升?

过往助力南极科考经历

张家港海事局在协助南极科学考察领域拥有深厚的经验积累。2023年,该局在“天惠”轮执行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负责秦岭站建站物资的运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努力工作得到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高度认可,并以此荣获锦旗,以表达诚挚的感激。这些过往的辉煌成就,无疑增强了公众对张家港海事局在“永盛”轮保障任务中能力的信任。

科考保障的过往经验能否在新环境条件下完全消除风险?

永盛轮再赴南极,开启中国第 41 次南极考察任务  第3张

本次南极考察任务整体概况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活动项目众多,形式各异。考察队伍于11月1日正式出发。其中,“永盛”轮与“雪龙”号以及“雪龙2”号同日从广州启程。这些船只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考察、人员运输以及后勤补给。此次考察将启动南极秦岭站配套设施与设备的建设工作。同时,对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进行深入研究。此外,还将致力于推动科研与后勤保障领域的国际协作。

这引起了我们对国际合作领域中可能出现的创新合作模式的极大关注,尤其是那些前所未有的模式。

我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在多方协作下,有望实现全面成功。张家港海事部门亦将发挥重要作用,持续致力于保障南极科考航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