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纠纷的化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至关重要。在藤县太平镇,有一位名叫黄培德的司法人才,他长期坚守基层,这种坚持既令人敬佩,又充满传奇色彩。
扎根基层深入村落
黄培德在基层工作已超过10年。他的身影踏遍了太平镇的所有村落,这一成就非同小可,它要求他应对形形色色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严寒酷暑,他始终在这片土地上奔波,深入挖掘民众的需求,熟悉当地矛盾冲突的根源等关键信息,这些是他后续工作的基石。他这种专注于基层服务的态度,正是当前推崇的干部工作作风,为太平镇的和谐与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身为太平仔,对故乡怀有独特的情感,更乐意投身于家乡的和谐与稳定建设,这种深厚的乡土情结亦为他工作增添了额外的动力和耐心。
矛盾纠纷调解能手
黄培德在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方面表现出色。例如,王某因宅基地纠纷寻求镇调解委员会的帮助。黄培德深入了解了情况,积极与相关方沟通,并持续协调,经过一周的耐心调解,双方最终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在处理水果买卖合同纠纷时,他依据事实和法律寻求平衡点。面对覃某、黄某等人的冲突,他迅速到场,劝离摘果工人,并组织协商调解。黄培德处理纠纷不仅着眼于平息事端,更注重从法理情等多角度保障双方权益。
他在调解方法上持续创新,近三年来共排查了336起矛盾纠纷。其中,他参与了298起调解,成功解决了288起,成功率高达96.6%。此外,他还协助其他部门参与了25起重大纠纷的调解工作,为维护太平镇的和谐与稳定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社区矫正工作成果
黄培德在社区矫正对象的管控工作中表现卓越。以刘某为例,其初入矫正阶段时,对判刑事实持抵触态度。黄培德采取亲切的走访和家常式的交流,深入刘某家庭了解情况,并耐心解答其疑惑。最终,刘某不仅接受了矫正,解矫时态度积极,配合度极高。这种充满温情的帮扶方式在太平镇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曾某引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陈某成功抵制毒品等,均为社区矫正转化的成功案例。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黄培德在社区矫正工作领域的专业深度和广泛影响力。
积极开展普法宣传
太平镇民众对法律认知不足,民事及刑事案件在全县所占比例显著。黄培德借助“法律六进”活动平台,开启了普法教育的征程。他聚焦于关键场所与特定人群,持续深入街巷、家庭进行走访。宣传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农村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多个领域的法律法规。近三年来,他组织了60余场法治宣传活动。黄培德的讲座深受群众好评,这些法治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逐步优化了镇域的法治氛围,促使民众内心形成了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
赢得群众良好口碑
太平镇居民将黄培德视为“贴心人”。在邻里纷争、就业创业等多个领域,只要有民众提出需求,他总能及时出现,提供帮助。从简单的村落矛盾到复杂的法律难题,黄培德始终活跃在一线,他的形象犹如一股行走的正能量,为民众带来希望和依靠。在家人眼中,他是个“大忙人”,因为他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基层司法服务与民众事务中。
对基层治理的意义
黄培德在基层的工作对太平镇乃至藤县的基层治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角色如同“稳定器”,有效缓解了民众间的矛盾与冲突。他通过调解工作,成功将许多即将升级的矛盾化解于无形。在法律援助和司法矫正方面,他挽救了多位迷失方向的人。此外,他还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引导民众走上法治之路。在此,我们向读者提问:若您身边也有如此干部,您将如何支持他们?期待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并欢迎点赞及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