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时分,长江江阴段上演了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场景,430尾中华鲟与2万尾胭脂鱼踏上归途。中华鲟作为长江水生生物的旗舰物种,犹如长江生态的璀璨明星,其与胭脂鱼的放归活动,当天成为焦点话题。此次放流并非寻常之举,它背后凝聚了众多力量对长江生态的关爱与保护。

濒危物种的放流现场

430 尾中华鲟和 2 万尾胭脂鱼回家!这次放流活动不一般  第1张

11月17日,在江阴市的韭菜港码头,一场名为“守护美丽长江”的濒危鱼类科学放流活动顺利举行。此次活动标志着中华鲟在长江江阴段的首次科学放流。江阴段因其适宜的生态环境,成为这些濒危鱼类回归的理想之地。当天,共有430尾中华鲟和2万尾胭脂鱼被分批、小心翼翼地沿着滑道放归长江。

中华鲟和胭脂鱼均为特殊物种,其中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则属于国家二级保护。中华鲟是长江生态状况的重要标志,其自然种群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正处于极度濒危状态,面临着极为严峻的保护挑战。

各方力量的联合参与

430 尾中华鲟和 2 万尾胭脂鱼回家!这次放流活动不一般  第2张

该活动凝聚了多方的集体智慧与协作。主办方阵容强大,涵盖了江阴市政府、无锡慈善总会以及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方同样实力雄厚,包括无锡向日葵公益服务中心、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和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等。政府、企业和公益组织等多元力量汇聚一堂,共同目标清晰,致力于共同维护长江的生态环境。

长电科技,一家坐落于长江之滨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期,该企业通过“长电科技环保与健康慈善基金”全额资助了一次放流活动,此举体现了其在环保公益事业上的积极立场。在地方、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一张保护长江生态的安全网得以构建。

科学放流的内涵

科学放流与一般民众的随意放流存在本质区别。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理事王大林指出,科学放流的前提是确保放流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随后需挑选适宜的本土物种进行培育,再进行增殖放流。而普通民众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可能进行错误的放流行为,例如随意引入外来物种,这种行为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某些区域存在将观赏性外来鱼类引入自然水域的现象,此举可能导致对本地鱼类栖息地的侵占,进而扰乱既有的生态平衡。鉴于此,本次放流活动严格遵守科学放流规范,既确保了中华鲟和胭脂鱼的生存环境,亦体现了对长江生态系统的保护责任。

慈善公益理念的传递

本次放流活动遵循“大手牵小手,慈善公益传承不息”的宗旨。市慈善总会联合长电科技,动员企业员工及其子女共同参与。此举不仅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孩子们在参与中,能够直接体会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

430 尾中华鲟和 2 万尾胭脂鱼回家!这次放流活动不一般  第3张

“守护美丽长江、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已超越企业范畴,扩展至家庭领域。这种理念通过口耳相传,有望演变为众人乃至数代人的公益行为习惯,吸引更多人加入保护长江生态的慈善事业。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展望

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慈善公益活动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无锡市慈善总会会长朱民阳指出,将以此次放流活动为契机。未来,他们计划采用“政府、慈善、企业ESG战略价值发展”三位一体的模式投身于生态环保公益事业,这无疑是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

同时,需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与民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携手,共同塑造具有无锡特色的慈善公益品牌。在长江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领域,未来仍面临众多挑战,需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向读者的提问

如何看待企业投身于长江濒危鱼类保护及科学增殖放流活动?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同时,恳请各位点赞并转发此篇文章,共同关注并支持长江生态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