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施概述

2024年8月,越西县申果庄保护区展开了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计划。该监测系统拥有实时监控功能,不仅可观测并记录野生动物的迁徙、行为和繁殖情况,亦能监视人类活动,以此确保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项目配备了超短波数据通信基站两座、超短波红外相机二十台以及微波中继站一座。

首次拍摄成果

2025年3月12日,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分析红外实时传输相机的图像数据时,实现了关键突破。位于108工段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了大熊猫的活动影像,这成为该区域首次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获取此类资料。这一发现对保护区全体人员士气产生了显著提振。

大熊猫精彩瞬间

上午8点29分30秒,一只体型敦实的成年熊猫缓缓进入红外摄像机的捕捉范围。坐下后,它对镜头前的“高科技设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与之进行了亲密互动,生动地体现了其充满好奇的动物特性。数秒后,熊猫对镜头的关注度下降,它摇晃着圆润的身躯,向森林的深处走去,其可爱的身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成果意义重大

此次发现具有深远影响。自2024年起,该区域首次记录到大熊猫粪便,这标志着监测工作的重要进展。这一新发现揭示了大熊猫活动范围的扩大,证实了监测系统的有效性,并清晰展现了大熊猫种群的变动情况。此外,这一成果也彰显了保护区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为生态保护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多样物种记录

该红外相机成功记录了大熊猫的身影,并发现了林麝、黑熊、小熊猫、毛冠鹿、白腹锦鸡、红腹角雉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及众多鸟类。这一发现凸显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良好状况,并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未来工作计划

红外相机首拍大熊猫!越西县申果庄保护区是如何做到的?  第1张

越西县申果庄保护区保护中心已制定了一套详尽的保护方案。该方案旨在升级红外相机监测系统,扩大监测范围,并持续跟踪大熊猫的活动轨迹,以发现更多大熊猫个体。同时,保护中心将持续监测大熊猫种群的动态变化。此外,保护中心将与相关机构携手合作,开展栖息地修复和食物资源调查工作,为凉山山系大熊猫的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红外相机记录的熊猫影像,预计将对后续的保护措施产生重要影响。敬请各位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此外,别忘了为本文点赞并予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