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面临居民参与度低及问题解决难题。居民常苦于无合适途径反映问题,社区亦缺乏高效沟通手段。近期,曾都区西城街道铁树社区推出了一项创新举措——定期举办板凳会议,以解决上述问题。

板凳会议开展背景

近期,铁树小区频发问题,诸如停车秩序混乱影响居民通行,以及顶层住户房屋出现漏水现象。在此背景下,为响应“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中的“五共”原则,板凳会议应运而生。该会议旨在全面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切实解决社区各类问题。铁树小区举办此类会议,是基于对社区实际情况的深入调研。

快来看看!曾都区这个社区的板凳会议火了,居民们都坐不住了  第1张

板凳会议,作为社区针对自身问题所进行的探索性尝试,旨在破解先前社区与居民之间沟通不畅的僵局。

居民积极参与情况

会议期间气氛热烈。众多居民踊跃参与,纷纷主动发表意见。讨论话题广泛,包括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环境卫生的改善以及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多个方面。这一现象反映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切之情,以及他们迫切希望参与到社区变革中的愿望。

居民们围坐在简陋的小板凳旁,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气氛,消解了以往会议的严肃氛围。在此环境中,每个人都能无拘无束地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一变化使得社区事务不再仅仅是少数人的私事,而是转变为全体居民共同关注与讨论的议题。

社区干部的做法

在会议中,社区干部的表现值得赞赏。他们专注聆听居民发言,并细致地完成了记录。记录之余,他们还即时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作出回应。此举使得居民能够迅速获得反馈,深切体会到自己的意见受到了尊重。

快来看看!曾都区这个社区的板凳会议火了,居民们都坐不住了  第2张

社区干部充分认识到这种既传统又贴近民情的交流方式的重要性。在政策宣传方面,他们采用民众喜爱且易于理解的沟通手段,有效提升了政策的传播广度和接受度。

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

板凳会议显著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面对面交流使得邻里间的沟通得以加强,彼此关系更加密切。居民目睹自己的意见受到社区的重视,怎能不更加感受到归属感?

快来看看!曾都区这个社区的板凳会议火了,居民们都坐不住了  第3张

居民一旦产生归属感,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积极性便会显著增强。他们不再认为社区事务与自己无关,反而更加积极地视社区为自己的大家庭,主人翁意识也随之不断加强。

对居民能力的提升

在参与板凳会议的过程中,居民们收获颇丰。他们首先学会了如何清晰阐述个人需求,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居民们能够提出众多社区问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准确的表达能力。

居民在集体决策中的参与意识显著提升。随之,他们的自我管理技能持续增强,社区自治的发展亦得到显著促进。这一变化使得居民从被动的管理对象转变为社区管理的积极参与者之一。

板凳会议的未来规划

铁树社区决定将板凳会议制度化为常规活动。此举措系一项长期战略规划。针对民众提出的各项诉求,将设立专门台账进行记录。每个问题、每件事都将得到持续关注,确保追踪到底,确保民众的声音得到有效回应。

此举无疑将显著增强公众对社区的信赖与满意度。然而,这一进程亦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维持居民的积极参与,以及如何确保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关于铁树社区如何持续改进板凳会议,读者们有何见解?欢迎发表评论、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