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戏曲明日之星,探寻他们如何在新时代舞台上闪闪发光  第1张

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总有艺术家们不懈地探寻着新时代的发展路径。他们或许沉浸于传统文化的挖掘,或许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其中像谢彦巧这样的戏曲新星,更是吸引了广泛的目光和热议。

谢彦巧的戏曲·圆桌派演出

郑州大剧院戏音阁于10月底上演的“戏曲·圆桌派”独具特色。该剧摒弃了豪华的舞美和乐队,亦无华美的戏服,演员仅以清音便足以动人。它以新颖的形式演绎故事和戏曲,观众们纷纷表示新奇。表演过程中,与观众的互动频繁,营造出一种原生且亲近的氛围。这种独特的观演体验吸引了众多如小倪般的粉丝慕名而来。

同时,众多观众来自各地,其中不少是首次感受小空间戏曲表演。他们普遍表示,与大剧场的体验截然不同,这种近距离的观赏方式让他们感受更为深刻。

谢彦巧的经历

谢彦巧,一名95后,拥有长达25年的戏曲生涯。16岁时,她有幸成为豫剧大师马金凤的亲传弟子,成为门下最小的弟子。在中国戏曲学院,她完成了本硕连读,历时7年。她的表演风格融合了传统师徒教育与学院教育的精髓。在师父的指导下,她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技艺,每个阶段都会与师父对比作品,分享生活点滴。师徒间的每一次会面都充满仪式感,先是通过握手和同步呼吸来建立联系,随后进行深入的交流。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她专注于豫剧马派表演艺术的研究,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探索新的表演形式。

谢彦巧在回顾往昔时,意识到自己身上承载着两种教育的影响。在戏曲学习的征程中,她不仅得到了大师的悉心指导,还接受了学府的精心培育。这些宝贵的经历为她戏曲生涯的坚实基础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谢彦巧在新媒体的探索

谢彦巧擅长运用新媒体平台,其抖音账号粉丝量已突破44万。回顾2019年,当她刚开始涉足直播领域时,曾遭遇过一段迷茫期。她担忧没有观众,且不擅长与人交流。然而,她并未因此放弃,坚持策划并完成了14期直播。在这期间,她独自一人,无伴奏地演唱了马金凤的经典剧目。起初,直播间的人数寥寥无几,仅有十几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观看人数显著增加,最多时甚至超过了1万人。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为她打开了新的机遇之门,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她逐渐在直播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步调,直播中她开始更娴熟地表演戏曲、讲解戏曲知识、分享个人生活点滴。新媒体平台正逐渐演变为她推广戏曲艺术的关键途径。

戏曲工作室与特别策划

2021年,谢彦巧筹备成立了自己的戏曲工作室“戏音阁”,随后推出了“戏曲·圆桌派”节目。该节目以其精致的风格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至2023年底,郑州大剧院与谢彦巧的戏曲工作室携手合作,共同策划了“巧‘豫’诚传马派”跨年特别系列演出。这一合作模式,被视为传统戏曲与现代剧院资源整合的一次创新尝试。

本次精心策划的演出系列旨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们也期待通过此次合作,助力豫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更上一层楼的发展。

现代与传统融合的意义

现代技术与传统戏曲的交汇具有深远影响。以谢彦巧为例,新媒体平台有效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关注,直播间中涌现出众多年轻戏曲爱好者。传统戏曲亟需此类新兴平台的推广。同时,在演出形式上,“戏曲·圆桌派”等近距离、精致的活动形式丰富了戏曲的表现手法。这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更多选择,也使得传统戏曲更加贴近公众。

传统师徒教育使得演员能够继承前辈的精华,而学院教育则提供了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两种教育方式的结合,对于演员的成长至关重要,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戏曲发展的展望

谢彦巧曾言,市场的正面响应增强了她和团队对传统经典魅力的信心。现代传播模式能否让传统戏曲重获新生?谢彦巧在此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若要在全国范围内激发更多剧种的活力,还需众人齐心协力。例如,戏曲演员能否效仿谢彦巧的方法,剧团是否可与剧院开展类似创新合作,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此外,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亦不可或缺,政府是否能够出台更多扶持政策亦是关键。期盼戏曲在新时代绽放光彩,相信将有更多戏曲新秀崭露头角。关于戏曲发展的最大突破口,欢迎读者留言、点赞及分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