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艺术节历来是戏曲爱好者的盛大节日,其中汉调桄桄折子戏的亮相尤为引人注目。这一表演形式不仅让省内外的戏迷朋友们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都能尽情欣赏,而且无疑为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
汉调桄桄的参演背景
11月3日晚,第十届秦腔艺术节隆重开幕。其中,汉调桄桄作为参演剧目之一,其登台演出具有非凡意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调桄桄在此次艺术节上的亮相,有助于让更多观众认识并了解这一独特的戏曲艺术。这一活动与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理念紧密相连。艺术节为汉调桄桄提供了宝贵的展示平台,有助于其文化传承与发展。此外,汉调桄桄的参演也是陕西地区戏曲文化多样性展示的一个重要缩影。
面对现代娱乐形式的激烈竞争,传统戏曲的发展面临一定压力。但秦腔艺术节为汉调桄桄等传统戏曲艺术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艺术节吸引了线上线下大量观众,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芒。同时,也为汉调桄桄开辟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扈家庄》的精彩演出
汉调桄桄折子戏的精彩演绎中,《扈家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晚,在渭南的舞台上,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的演员们初露锋芒。尤其是扮演扈三娘的青年演员陶泓如,其表现尤为出色。她深厚的戏曲功底,通过每一个关节的动作得以充分展现。她将扈三娘角色的动作演绎得既轻盈又灵活。在唱、念、做、打各方面,她的表现都十分出色。在与饰演王英的杨義合作时,两人配合默契。对打时的身手流畅自如,如行云流水,充分展现了武旦美媚脆的风格特点,将武士的英雄气概在巾帼角色上完美呈现。她的表演,将扈家庄故事中的侠义与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几位青年演员在舞台上,将平日里刻苦训练的成果充分展现。尽管年纪轻轻,他们凭借卓越的舞台表现力,向观众展示了汉调桄桄的传承希望。他们富有韵味的唱腔,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在剧院中回荡,使观众沉浸在独特的文化氛围里,深切体会到了源自汉中的传统文化魅力。
《表花》中的多元演绎
《表花》这一折子戏同样极具观赏价值。青年演员李雅芝与何欣玉共同承担了这一表演重任。在表演中,跷子、扇子、辫子、手绢等功夫元素被巧妙融合,不仅单独展示,更融入故事情节。她们以花为景,通过神态与动作展现出花朵的美丽。进而,以景抒发情感,细腻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波动。随后,将情感与哲理相结合,从对花的喜爱延伸至其背后的深层情感。最终,以意传神,将整部戏的精髓通过表演传达给观众。
表演设计之精妙、现场演出之精彩,自然赢得了观众席上热烈的掌声和一致好评。在此过程中,戏剧与情感的融合、演员与观众的互动,均在这一舞台上得到了完美呈现。这一现象充分展现了汉调桄桄在艺术表达上的多样性与独到之处。
演员的收获与感悟
青年演员们参加这场规模宏大的艺术节,感受颇深。他们明白,这难得的机会是向卓越的秦腔教师学习的好时机。在艺术节上,他们目睹了众多高水平表演,同时也汲取了丰富的艺术创作与表演养分。对于这些青年演员而言,秦腔艺术节不仅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是一个成长与学习的宝贵课堂。
他们深刻认识到,肩负着传承和发展汉调桄桄的重要使命。他们承诺,将把此次参演的所学所感,逐渐融入未来的艺术创作,并在每一次的舞台表演中展现出来。其目的在于,让汉调桄桄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播得更远、更广,并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充满活力的青春力量。
汉调桄桄的重要意义
汉调桄桄对汉中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秦腔代表了西北人民的共同乡音,而汉调桄桄则是汉地人民独有的“家乡戏曲”。这一戏曲形式承载了汉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方言特色到故事内容,从表演艺术到艺术精神,无不体现。每一曲唱段都生动描绘了汉中大地上的风土人情。
第十届秦腔艺术节上,该艺术形式的精彩展示,充分彰显了其艺术表现力的强大。近年来,在艺术创新转化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在该舞台上得到了集中展示。此举对于借助戏曲媒介讲述汉中高质量发展故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使得外界能够通过汉调桄桄这一窗口,窥见汉中在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态势。
传统戏曲的传承期待
现代社会中,尽管传统戏曲面临众多挑战,但其传承工作却持续进行。例如,汉调桄桄在秦腔艺术节的成功亮相,充分展示了在适宜的舞台和机遇下,传统戏曲仍能重焕生机。不过,若要实现更广泛的传承与发展,仅凭少数演员或几场艺术节是远远不够的。
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广大民众均肩负着守护传统戏曲文化的重任。尊敬的读者,您在传承汉调桄桄等传统戏曲方面有何具体举措?诚挚邀请您点赞、转发本文,并在评论区踊跃留言,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