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威海市新闻办公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此次发布会上,市科技局的相关负责人对创新与改革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一消息对于关注威海市科技发展动态的各界人士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发布。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威海近期对科技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为促进创新型城市的构建,发布了《关于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文件包含32项政策措施,并辅以13个具体实施细则,全面支持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此举显示了威海在创新政策制定上的全面布局。这些政策旨在全面支持创新活动,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
众多城市致力于构建科技创新相关政策体系,其中威海推出的32项含金量极高的政策尤为突出,彰显了其强大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是否能够成为其他城市学习的范例,引发广泛讨论。
高能级平台加速创建
威海在创新平台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已增至29个,省级平台则达到472个。同时,省高端医疗器械和海洋养殖领域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正在加快步伐。此外,“1+4+N”创新平台体系持续扩大,包含29家核心平台和161家相关机构,吸引了33位院士参与,众多项目在此得以推进。
威海的创新活动离不开这些关键平台的支撑。这些平台汇聚了大量的创新尝试,为威海科技领域的飞跃提供了坚实的基石。展望未来,威海将如何利用这些平台,以进一步增强其创新能力?
创新链与产业精准对接
威海市正集中力量发展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布局,特别注重构建8条创新链。为此,聘请了25位首席科学家,并支持153个研发团队,其中包括180多位博士生导师。这些科学家和专家团队深入企业调研,每年走访企业数量超过350家。近三年来,成功促成270多项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技术交易额达到4.7亿元,同时,多个省级项目也得到了批准。
产学研合作有效促进了知识与市场的融合。企业需求驱动高校技术成果的转化,同时高校科研为企业的成长提供助力。此模式是否具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潜力?
联动支持助力企业攻关
威海市作为先行者,推出了“拨投贷保”综合支持措施。该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助力高新技术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此举旨在为企业减轻负担,促进其在技术领域实现更大飞跃。
当前,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此类联动式支持显著增强了企业的信心。那么,其他城市是否也应采纳类似强劲且有效的支持政策?
大力培育创新人才
威海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实施新时代英才工程,推行“人才飞地”政策,以及市场化引才策略和海外工程师项目。这些举措有效地吸引了各类人才。城市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大量创新型人才的支撑。
人才构成创新的根本动力。威海所推出的多项引才举措,究竟能否有效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涌入?
深入开展科技合作
威海已与18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与40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国际科技交流。此外,威海还拥有7家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这些成果转化相关设施的建设,有效拓宽了威海的科技视野,并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
威海在科技合作领域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一现象是否标志着威海科技迈向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转折?我们期待读者们踊跃点赞、广泛分享,并对威海科技的进步发表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