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面子筑好里子夯实底子,通川区老旧小区改造让幸福来敲门  第1张

近期,城市发展及居民幸福指数增长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通川区致力于打造“魅力之城”,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市民幸福感,其中不乏引人注目的亮点。

老旧小区改造启动

擦亮面子筑好里子夯实底子,通川区老旧小区改造让幸福来敲门  第2张

通川区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至工作核心。老旧小区普遍面临基础设施不足、楼院老化、环境脏乱等问题,这些因素对居民生活品质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为此,通川区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推出了一系列升级改造项目。这些改造项目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旨在打造一个外观美观、业态充满活力、文化独具特色、管理有序、邻里关系温暖的现代化社区环境。这一系列措施充分展现了政府对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高度重视。预计这项举措将惠及大量居民,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享受到更加舒适和愉悦的居住体验。

擦亮面子筑好里子夯实底子,通川区老旧小区改造让幸福来敲门  第3张

老旧小区的改造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基于具体规划与实施步骤的现实举措。这一过程正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对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改造工作首先针对问题集中的区域展开,对城市形象的优化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江祠社区的改造

上世纪80年代初建成的文江祠社区文明大院,由众多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楼及其家属楼构成的老旧楼院,如今迎来了崭新的变化。此次社区改造,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涉及范围广泛,从店铺招牌、空中管线,到雨污分流、夜景照明等各方面均有涉及。改造严格依照商业示范街的标准进行。此举不仅提升了社区的视觉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区的商业潜力和文化吸引力,为其他老旧社区的改造提供了积极的示范,让更多老旧小区看到了改善的路径和可实现的目标。

该社区正在进行改造工程,这一过程吸引了众多家庭成员及社区相关人士的积极参与。此次对老旧社区的改造,不仅体现了城市规划者对人文的深切关怀,而且有助于妥善保留该区域独有的城市历史记忆。

姚家大院危旧房改造

达州市中心城区姚家大院,系该市三年攻坚行动“以旧换新”的关键项目。该建筑群主要建于上世纪70至80年代,由2至4层砂砖房构成,普遍面临房屋破损、人口密集及安全隐患突出的状况,典型的“城中村”问题。2023年,达州市在全面调查中心城区危旧房情况后,正式展开三年攻坚行动,以“以旧换新”为主导模式,致力于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以及城市的居住品质。

此次改造举措预示着众多类似姚家大院的社区将迎来改善,这些社区存在安全隐患和居住不便。此举不仅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加稳固的保障,而且也为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川危旧房改造项目情况

通川区在危旧房改造方面实施了详尽的规划。截至目前,箕星巷、区建司老办公楼、市物资局家属院、阳平片区以及凤西街道原农机加油站等工程已相继启动,涉及协议签署、房屋拆除或基础建设。通川区住建局相关人士透露,该区共有26个攻坚示范项目被纳入全市范围(其中新增3项),包括以旧换新13项、维修加固10项以及原模式改造3项。此举显示出通川危旧房改造工作的系统性推进,针对不同情况的危旧房,将采取最适宜的改造措施。

众多家庭居住环境因此发生改变,这些变化背后,反映了政府在推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方面的努力。众多项目的并行实施,彰显了通川在改造危旧房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强大执行力。

城镇污水治理工程

达州市中心城区的雨污管网改造项目,作为该市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的核心任务。通川区在污水治理领域早已着手布局,自2015年起便全面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区13个乡镇共建成20座场镇污水处理厂,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收集率超过80%。

通川区将魏兴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及复兴场镇雨污分流等10个项目列为攻坚目标,投入资金达3.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6个雨污管网新建或改造项目已接近完成阶段,预计将在12月底前全部完工。此举不仅有利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更是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举措。

市民对改造的期待

通川的改造工程正按计划稳步进行,居民们对于改造后的新生活抱有热切期待。改造完成后,老旧小区居民的社区活动空间是否会显著扩大,成为众多居民关注的焦点。政府全面展开改造工作,我们期待广大市民能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对改造的看法和建议,并对这些旨在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幸福感的措施给予支持。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城市的有机更新至关重要,我们共同期待并关注通市区的发展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