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万立方米!澳大利亚 LNG 船靠泊天津南港,京津冀千家万户受益  第1张

冬季将至,京津冀地区对天然气供应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近日,一艘载有液化天然气的LNG船从澳大利亚抵达,停靠在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接收站的专用码头。这一动向表明,为确保能源供应,一系列保障措施正在积极实施中。

船舶靠泊与之前的接卸数量

近日,一艘源自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装载了15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停靠于天津接收站码头。这一举动并非偶然,天津一直扮演着LNG接收的关键角色。据悉,今年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已迎来第78艘LNG船舶的接卸,这一接卸规模显著,反映出该地区在LNG接收领域的重大意义。长期以来,天津作为沿海地区的重要港口,持续接收LNG船舶,为保障后续天然气供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京津冀地区供气需求旺盛,该接收站正高效运作。当LNG抵达码头,便通过卸料管线流入储罐。随后,经过气化处理,天然气最终输送到千家万户。这一流程确保了天然气在运输过程中顺利转换为可用能源,让京津冀地区众多家庭在冬季享有稳定的供气服务。

接收站的储罐规模与储气量现况

本市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坐落着两家重要的接收站——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和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接收站。这两站合计投入运营了17个储罐。令人瞩目的事实是,这些储罐的总容量高达346万立方米,储存了液态天然气。如此巨大的存储能力,是确保供气稳定的基础硬件设施优势。

自10月份至今,两大接收站为确保天然气供应,持续投入了大量准备工作。截至目前,两大接收站已储存液态LNG达299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3%。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两大接收站的实力和积极态度。同时,储罐均处于高液位运行状态,表明它们已储备充足能量,随时准备为即将到来的冬季供气需求提供服务。

北京燃气接收站的新投产计划

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接收站计划持续扩大规模,增强供气能力。本月,该站将新增投产3期2个LNG储罐,新增储罐的容量高达44万立方米。此举将显著提升气态天然气的储备量,对保障冬季供气的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

不仅新储罐的投入正在进行,而且预计在月底前将完成三艘船只的装卸作业。此举对于冬季供暖资源的强化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在冬季低温来临之前,这种部署无疑为京津冀地区的天然气用户提供了稳固的保障。

市港航局的保障监管工作

天津市港航管理局在确保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平稳有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首先,该局对两大接收站——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和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接收站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企业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设备运行状态以及仪器仪表的校验等。通过这种检查,企业加强了隐患排查和治理,有效防范和化解了风险。

同时,提供支持帮助企业全面剖析冬季运行的风险,并实施综合评估。针对冬季可能发生的结冰等情况,敦促企业采取“动态防冻”策略,加强冬季防凝和防冻措施的实施。此外,强化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高峰时刻能够提前做好调峰用气的准备。

接收站自身的安全保障措施

为确保供气全过程的绝对安全,两大接收站强化了多项安全措施。在人员管理上,增强了值班和巡查的频次。检查手段方面,结合了现场巡视与视频监控,形成双重保障。此外,依托接收站配备的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全天候监控码头装卸、燃气管网和储罐的运行状态。

目前,我国两大LNG接收站在设备维护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卸料臂、登船梯等关键运行设备已初步完成维护保养。此外,燃烧式气化器、增压机等燃气供应设备以及污水处理等辅助设施也提前完成了例行维护。这些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坚守安全底线。

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措施

冬季极端天气频发,其中大风、寒潮、霜冻、暴雪等天气现象在保供期间尤为常见,对供气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市港航局工作人员强调,他们将密切监控气温变化,并适时发布大风、寒潮等天气预警。此预警系统有助于两大LNG接收站准确预测用气需求,确保供气调度科学合理,运行平稳有序。

为确保京津冀地区民众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季,众多部门正携手努力,通过增设多个接收站等措施,共同追求这一目标。市民朋友们,您对这一庞大的冬季天然气储备与供应体系是否充满信心?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并点赞及转发本文,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不懈的努力。